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

A . 兴修水利工程 B . 推行重农抑商 C . 承认土地私有 D . 推广牛耕生产
2、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 . 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 . 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 . 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 . 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3、“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 . 夏商时期 B . 战国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三国时期
4、下列的描述中,哪一项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

A . 参战兵力多 B .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C . 交战区域广 D . 持续时间长
5、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与战国时期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    )

A . 郑国渠 B . 灵渠 C . 都江堰 D . 白渠
6、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相比(    )

A . 霸主出现更多,更替更频繁 B . 周天子的地位有所提高 C . 诸侯国的数目不断增加 D . 战争更为频繁惨烈
7、“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 . 变法的背景 B . 变法的领导人 C . 变法的内容 D . 变法的影响

二、综合题(共1小题)

1、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看百家讲坛,品胜败兴衰】

材料一: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读经典著作,析变法举措】

材料二: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游中华大地,赞祖先智慧】

材料三: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造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战国时期,“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请说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及三次著名的战役。

(2)战国中期以后,在“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中,先后崛起的是哪几个国家?

(3)根据“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说说商鞅变法带给你的启示。

(4)分析材料二,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用原文)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④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      

⑤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      

(5)都江堰是哪一年由谁主持修建的?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原因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