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测试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二、填空题 (共3小题)
战争: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役,如 之战、 之战、 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秦国崛起:战国中期以后,地处西部的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目的: ,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公元前356年, 任用 主持变法。
内容:
政治 | 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 的世袭特权;改革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 ,禁止私斗 |
经济 | 废除 制,允许 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 ;统一 |
军事 | 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作用:使 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 奠定了基础。
构成:都江堰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 、 和 三个主体工程。
功能: 、 、 等。
意义:使 成为沃野,被称为“ ”;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综合题 (共2小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