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2小题)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 . 地面冷热不均 B . 地转偏向力 C .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D . 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
2、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  )

A . 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B . 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 C . 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D . 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
3、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我们的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据此回答下题.

(1)文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

(1)
A . 一个 B . 两个 C . 三个 D . 四个
(2)这里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  )

①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②太阳光照稳定          ③日地距离适中

④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⑤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2)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 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 . 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 . 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 . 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5、读青海玉树地震参数,回答下题.

时    间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北京时间)

震中位置

33.20N,96.60E(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震    源

14km

震    级

里氏7.1级

(1)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玉树县的地方时约是(  )

(1)
A . 6时15分 B . 5时49分 C . 6时49分 D . 7时49分
(2)玉树发生地震之日(  )

(2)
A . 玉树县昼短夜长 B . 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 C .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 . 玉树县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3)青海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  )

(3)
A . 地壳 B . 软流层 C . 上地幔顶部 D . 下地幔
6、

如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投影图(阴影代表夜,箭头代表自转方向),表示同一天的日照图是(  )

A . 甲乙 B . 甲丁 C . 乙丙 D . 丙丁
7、表为海宁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据此回答下题.

海宁

今日日出日落时间

06:18

17:12

明日日出日落时间

 06:19

 17:11

(1)该日可能是(  )

(1)
A . 2月7日 B . 3月21日 C . 6月22日 D . 11月7日
(2)若海宁某市民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还想感受和今日一样的昼长,他的移动方向应该是(  )

(2)
A . 向东 B . 向南 C . 向西 D . 向北
8、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1)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1)
A . A      B . B      C . C      D . D
(2)

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2)
A . 地核、地幔、地壳 B . 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C . 岩石圈、地幔、地核 D .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9、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1)
A . 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 . 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 . 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 . 沉积岩、变质岩
(2)图中②表示的是(  )

(2)
A . 外力作用 B . 变质作用 C . 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D . 重熔再生作用
10、《科技日报》报道:专家在甘肃河西走廊,发现一处面积约为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其外围分布着沉积岩.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伟硕的岩体已被侵蚀得薄如蛋壳,据此完成下题.

(1)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1)
A . 岩浆活动 B . 风力沉积 C . 风力侵蚀 D . 流水侵蚀
(2)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2)
A . B . C . D .
(3)该处沉积岩在岩浆的作用下,最有可能形成(  )

(3)
A . 花岗岩 B . 板岩 C . 玄武岩 D . 石灰岩
11、

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回答下题.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1)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2)
A . 渭河谷地的形成 B . 日本地震的发生 C . 青藏高原的隆起 D .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12、台湾岛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区,这两大板块是(  )

A .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 .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C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 .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13、

读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回答下题.

(1)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

(1)
A . 褶皱 B . 背斜 C . 向斜 D . 断层
(2)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层和煤层气,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甲、丁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  )

(2)
A .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 .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 .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 .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3)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若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是(  )

(3)
A . 地壳运动所致 B . 内力作用所致 C . 岩浆活动所致 D . 外力作用所致
14、

读图,回答下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1)
A . B . C . D .
(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5、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图1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放土的高了3℃,据此回答下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1)
A .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 大气的热力运动 C .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图1中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温度高的原因是(  )

(2)
A .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 .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 . 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 .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16、

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问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下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1)
A . B . C . D .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2)
A . B . C . D .
17、

读图,判断回答下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温度:b>c>d>a B . 气压:a>c>b>d C .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  )

(2)
A . 净化、增温 B . 净化、增湿 C . 增温、增湿 D . 减温、减湿
(3)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为( )

(3)
A . 白天的海风 B . 夜晚的海风 C . 白天的陆风 D . 夜晚的陆风
18、下列气压场(单位:百帕)中箭头a、b、c、d分别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其中,能正确反映南半球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19、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1)③处的盛行风向是(  )

(1)
A . 东北风 B . 西北风 C . 东南风 D . 西南风
(2)在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

(2)
A . 炎热干燥 B . 高温多雨 C . 温和干燥 D . 温和湿润
20、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完成下题.

(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1)
A . 赤道低气压带 B .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 极地高气压带
(2)

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2)
A . B . C . D .
2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2、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 乙点位于30°N附近 C . ①是冷性气流 D . ②是盛行西风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1、

读地球日照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点所处的温度带为      ,D点处于      (晨或昏)线上.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2)若此日后北半球昼长开始小于夜长,则这一天的节气为      ,该日后,海宁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变小)      ,再过3个月,与海宁(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的纬度为      

(3)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北京时间为      点.此刻,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2、

读“某地地质剖面”以及“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实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2)图中字母ABC各处中,气压由低到高排列为      

(3)根据高空等压面分布的特点,在图中粗实线上画上箭头,完成大气压的热力循环图.

(4)近地面附近甲乙两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昼夜温差较大的是      .若甲、乙两地均位于北半球,则两地之间吹      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