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常见的动物 同步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的和最少的分别是( )
A . 种、界
B . 界、种
C . 门、界
D . 种、科
2、脊椎动物区别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 身体内无脊椎骨
B . 身体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 . 身体腹部有脊椎
D . 身体表面有骨片
3、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共同特征是( )
A . 都生活在陆地上
B . 体温恒定,终生用鳃呼吸
C . 都是卵生
D . 都是胎生
4、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
①鲸 ②青蛙 ③丹顶鹤 ④鸭嘴兽 ⑤大鲵 ⑥扬子鳄 ⑦鲫鱼
A . ①③④
B . ②⑤⑥
C . ⑤⑥⑦
D . ①③⑥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特征的是( )
A . 牙齿和膀胱退化
B . 身体呈纺锤形
C . 前肢变为翼
D . 鸟卵外有壳
6、有一种动物,它身上没有羽毛或毛,有四肢,不是胎生,可以在陆上产卵。下列动物中具备这些条件的是( )
A . 羊
B . 青蛙
C . 海龟
D . 鲨鱼
7、渔民在海中捕到一条“美人鱼”,发现它有脊柱,腹部有乳头,是胎生、哺乳的。船上有人认出它是国家保护动物儒艮,便把它放了。“美人鱼”是( )
A . 鱼类
B . 鸟类
C . 哺乳类
D . 爬行类
8、下列关于两栖类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两栖类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种类
B . 两栖类的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C . 蛙是常见的两栖类动物
D . 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的
9、下列关于动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物分类只有一种方法
B . 动物分类都是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的
C .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动物分类可得到不同的结果,可有多种分类方法
D . 动物分类一定是根据相同的特征进行的
10、下列归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 鲫鱼、黄鱼、海豚、鲸均属于鱼类
B . 青蛙、娃娃鱼、蝾螈均属于两栖类
C . 鹦鹉、孔雀、蝙蝠均属于鸟类
D . 蛇、蚯蚓、扬子鳄均属于爬行类
11、下列动物,在一生中出现三种不同的呼吸器官的是( )
A . 哺乳类
B . 鱼类
C . 两栖类
D . 鸟类
12、下列动物中,摄取和排泄是同一开口的是( )
A . 草履虫
B . 水螅
C . 蚯蚓
D . 海星
13、河蚌虽然身体柔软,但它的外表面有贝壳保护,因此它属于( )
A . 节肢动物
B . 软体动物
C . 扁形动物
D . 鱼类
14、下列昆虫中全部对人类有益的一组是( )
A . 螳螂、蜜蜂、家蚕、苍蝇
B . 蝗虫、蜻蜓、蝴蝶、蚊子
C . 天牛、蚜虫、蝗虫、蝉
D . 七星瓢虫、螳螂、家蚕、蜜蜂
15、在一个夏日的夜晚,森林里要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昆虫”聚会,以研究怎样更适应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大会组委会不应向下列的哪种动物发出邀请( )
A . 蟋蟀
B . 蜈蚣
C . 蝴蝶
D . 苍蝇
16、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血蛤、海蜇、对虾、石斑鱼等,它们分别属于( )
A . 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 .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 . 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 . 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17、下列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 .
B .
C .
D .




18、某小组在探究“蚯蚓运动”的实验中,建立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的运动速度更快。为验证假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玻璃和糙纸都是水平放置
B . 斜置的糙纸和水平放置的玻璃
C . 水平放置的玻璃和斜置的糙纸
D . 潮湿的玻璃和干燥的糙纸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图为扬子鳄、鲫鱼、青蛙、大熊猫四种动物,请回答:
(1)鱼有许多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其主要是用 呼吸,用鳍游泳。
(2)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2)
A . 鲫鱼、青蛙、扬子鳄、大熊猫
B . 青蛙、扬子鳄、鲫鱼、大熊猫
C . 青蛙、鲫鱼、扬子鳄、大熊猫
D . 鲫鱼、扬子鳄、青蛙、大熊猫
2、如图是根据生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的图示。例如甲类生物的共同点有:终生用肺呼吸;乙类生物的共同点有 (选填“胎生”或“卵生”)
3、如图为几种常见昆虫,请根据以下检索表,写出图中各动物的名称。
检索表:
A. B.
C. D.
4、
读图并回答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 、 、 三部分,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
(2)蝗虫成为农业上的第一害虫,在我国历史上曾多次成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蝗灾已被基本控制住。蝗灾形成的原因是蝗虫( )
(2)
(2)
A . 繁殖力强
B . 喜欢嚼食植物的茎叶
C . 能长途迁移
D . 以上三项都是
5、棉蚜是棉花的害虫,个体比芝麻还小,数量又多。如果每平方米棉田里放进3~5只七星瓢虫,就能取得明显的治蚜效果。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里, 是益虫, 是害虫。
(2)“以虫治虫”对环境有什么好处? 。
三、探究题(共2小题)
1、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体长2.5m,背呈浅蓝色,身体上有鳍,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通过解剖,发现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⑴提出问题: ?
⑵建立假设:①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
②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⑶获取证据:
村民甲的证据① ;② 。
村民乙的证据① ;② 。
⑷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 (选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2、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小亮想:蟑螂喜欢什么食物?于是他找来蟑螂可能喜欢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所示,然后观察对比得出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透明实验装置的好处是 。
(2)四组实验中用的蟑螂有何要求 。
(3)实验中应观察什么量 。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认真观察下面两幅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A、B、C、D、E分别是图1中的哪种动物?
(2)把上述动物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
(3)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认为动物分类要考虑哪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