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四第二单元第3课西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哪一学说 (    )
A . 政治学说 B . 教育学说 C . 伦理学说 D . 逻辑学
2、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说:“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亚里斯多德的评价依据是(    )
A . 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B . 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C . 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D . 不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3、“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    )
A . 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 B . 担任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 C . 创立阿卡德米学院 D . 提出中庸之道
4、在亚里斯多德看来,三段论是一种近乎万能的推理形式。亚里斯多德三段论的举例:(    )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先于意识存在。(大前提)

王夫之认为物质先于意识存在。(小前提)

王夫之是唯物主义者 (结论)

A . 大前提错误   小前提错误   结论错误 B . 大前提正确   小前提正确   结论正确 C . 大前提正确   小前提错误   结论错误 D . 大前提错误   小前提错误   结论正确
5、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饮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反映了他(    )
A . 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B . 中庸之道的观点 C . 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D . 运动与饮食相结合的主张
6、马克思称亚里斯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以下关于亚里斯多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他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B . 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C . 晚年兴建自己的讲习所,被称为“吕克昂”学园 D . 他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集大成者
7、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提出的(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A . 水是万物之源 B . 逻辑三段论 C .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 万物流变,无物长存
8、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明朝人绘制的孔子讲学图与拉斐尔于1509——1510年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讲学图。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 孔子强调“礼”,亚里斯多德主张和谐   B . 孔子强调专制,亚里斯多德主张民主 C . 孔子讲学强调灌输,亚里斯多德主张双向交流 D . 明代注重等级礼仪,文艺复兴看重自由平等
9、有人说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太阳下每一个问题都有其一席之地。这些问题包括(   )

①哲学问题  ②生物学问题  ③伦理学问题  ④经济学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0、亚里士多德在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很多结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据此,下列对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就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结论没有现实意义 B . 因为亚里士多德主要成就是逻辑学,对科学没有指导意义 C .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就对近代实验科学有一定的启示 D . 由于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正确、所以结论错误
11、亚里士多德曾对学生说:“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学生解释(    )
A . 唯物论 B . 三段论 C . 伦理学 D . 中庸之道
12、亚里斯多德说:“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这反映了他的(    )
A . 法治思想 B . 哲学思想 C . 礼的思想 D . 中庸思想
13、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   ②师从苏格拉底

③被认为是最博学多才的科学天才之一     ④其很多自然科学成就后被证明是错误的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③
14、正义与民主是当今社会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话题,在古代西方先哲中,首先完整而系统地探究这一问题的是(    )
A . 梭伦 B . 苏格拉底 C . 柏拉图 D . 亚里士多德
15、亚里士多德被誉为是“学者中的大师”,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 . 提出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B . 使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C . 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 D . 与当时著名的学者进行激烈争论
16、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评价正确的是(    )

①他的哲学认识是从批判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问题开始的

②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

③是逍遥学派的创立者

④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③
17、亚里士多德说:“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 . 人是指城邦中的所有群体 B . 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 C . 人的价值在于实现城邦的利益 D . 人不能单独的生活
18、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多。亚里士多德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 . 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 . 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 . 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 . 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19、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 . 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 . 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 . 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 . 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20、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体现了他对真理的尊重。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相比较,亚里士多德坚持的“真理”是(    )
A . 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 . 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C .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D . 中庸之道是明知的态度和方法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国家的研究,亚里士多德舍弃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方法,开辟了一条通过广泛调查,以现实中的150多个城邦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提出了他的政治学说。柏拉图所运用的是抽象、演绎的方法,构筑了他的理想国,提供给人们的是想象中的理想国家。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二  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至于就内在力量而言,有大多数人维护这种制度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不良的政体也可能得到多数人拥护的。只有全邦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存在着改变现制的意愿,这才算是稳定……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离开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法律不应该看做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研究国家时所用的不同方法,简要指出各自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家应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其中蕴含的哪些思想被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所借鉴。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所期望的理想国家的共同之处。
2、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述了关于君子美德、中庸之道、智慧和公正等有价值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材料三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伦理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有何指导性价值。
(2)根据材料二回答,比较理想的政治体制的标准是什么?实现这一标准的途径有哪些?对当今政治建设有何历史借鉴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主张的内在联系。
3、西方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教育,并留下一段令人敬佩、发人思悟的师生关系佳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柏拉图曾经说过,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材料二: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位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柏拉图学园的特点。
(2)材料一表明,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并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4)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问题:

(1)说明亚里士多德是“最博学的人”。
(2)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法治有哪些先决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四第二单元第3课西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