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合理膳食是指(   )
A .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应该多吃 B .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应多吃 C . 应以肉类、蔬菜、水果为主 D . 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
2、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A . 清洁鱼缸里的水 B . 提供新鲜的食料 C . 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 . 起杀菌作用
3、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  )

A . 血小板、血浆 B . 血小板、白细胞 C . 红细胞、血浆 D . 白细胞、血浆
4、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 . 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 . 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 . 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5、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 . B . C . D . 果实
6、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

A . 增加二氧化碳 B . 降低光照强度 C . 合理密植 D . 延长光照时间
7、

20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滤液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 . 滤液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 .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可维持大气中氮气含量的稳定 B . 可降低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C . 可维持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 . 可降低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含量
9、自前证据显示,人类起源于(   )

A . 黑猩猩 B . 长臂猿 C . 类人猿 D . 森林古猿
10、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 .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类人猿 B .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 .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 .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1、组成女性生殖系统的器官不包括(   )

A . 膀胱 B . 卵巢 C . 输卵管 D . 子宫
12、如图所示为男女主要生殖器官的发育趋势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女孩的性器官发育的年龄比男孩早 B . 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特征之一 C . 大约10岁之前男女性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D . 在性器官发育的同时身高体重变化不大
13、下列营养物质中,属于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

A . 糖类 B . 脂肪 C . 蛋白质 D . 维生素
14、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 . 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需慢慢渗出 B . 胃液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 .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 .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15、试管中加入花生油,再加入足量的人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生油被消化了。则配制的消化液最理想的一组是(   )

A . 唾液、胃液、肠液 B . 胃液、唾液、胆汁 C . 胰液、肠液、胆汁 D . 肠液、唾液、胰液
16、吃饭时大声说笑,食物容易掉入气管,其原因是(   )

A . 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 . 有利于保护声带 C . 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D . 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
17、呼吸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   )

A . 呼吸道 B . 支气管 C . 气管 D .
18、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   )

A .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含量减少 B . 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含量增多 C . 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均减少 D . 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均增多
19、同学们在上体育课进行百米赛跑后.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

A . 呼吸比较浅,呼吸次数增加 B . 呼吸比较深,呼吸次数不变 C . 呼吸深度和呼吸次数都不变 D . 呼吸深度和呼吸次数都会增加
20、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 排便 B . 排尿 C . 排汗 D . 呼吸系统排出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
21、人体的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和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依次是(   )

A . 肾脏和输尿管 B . 肾脏和膀胱 C . 肾小球和尿道 D . 肾小管和膀胱
22、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 B . 只在植物的叶片中进行 C .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3、小芳升入初中后,感觉自己有了许多变化,其中不属于青春期正常现象的是(   )

A . 身高迅速增长 B . 体形无明显变化 C . 出现月经现象 D . 内心世界有时矛盾而复杂
24、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维生素A

维生素B1

夜盲症

骨质疏松

坏血病

贫血

A . A B . B C . C D . D
25、将等量的唾液和清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馒头碎屑的A、B试管内,搅拌均匀,再将两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之后取出试管并滴入碘液,发现A不变蓝、B变蓝。A试管内不变蓝的原因是(   )

A . 唾液不能使淀粉发生变化 B . 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C . 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葡萄糖 D . 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26、感冒时,常感到鼻塞、呼吸不畅,主要是因为(   )

A . 鼻黏膜分泌物过多 B . 鼻黏膜充血扩张 C . 气管、支气管分泌物过多 D . 声带充血肿胀
27、下面对人体“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流动脉血的血管 B .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C . 将静脉血送入肺的血管 D . 与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
28、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

A . 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 B . 管壁厚,破损时血液喷射而出 C . 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 . 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29、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

A . 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B . 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 . 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 . 血小板、全血、血浆、红细胞
30、某人双肾功能衰竭,则不能进行(   )

A . 维持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B . 体内有机物的分解 C . 维持血糖在0.1%左右 D . 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排出代谢废物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

1、

下图是有关人的生殖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产生卵细胞的结构B是       ,此外结构B还具有的功能是      

(2)图中C是      ,它是在      中形成的。

(3)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胎儿通过      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代谢废物。

2、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往往在上午第三、四节课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有些同学偏食、挑食,这样既影响学习效果,又影响健康。下面为学生们提供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适量的蔬菜和水果。请参考下图回答问题:

(1)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最早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图中[      ]      。其最终消化产物是      

(2)早餐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图中[      ]      被消化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此结构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原因之一是其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使      大大增加。

(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能分泌      ,促进早餐营养成分中脂肪的消化。

(4)请分析说明上述食谱较为合理的理由:      

3、

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      ]      既属于消化器官也属于呼吸器官,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人的呼吸与结构[7]      的舒缩密切相关。如结构[7]按图中箭头方向移动,胸腔容积就会      ,肺内的气体压力就会      ,于是气体就会被吸入。

(3)外界空气进入[6]后会充满在肺泡中,由于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      ,且两者的壁都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4、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      ,在l与2、3与4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保证血液在心脏内只能单向流动。

(2)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液变为      血。

(3)某人患肺炎需在手背静脉处点滴青霉素进行治疗,则药物到达肺部所经历的途径是经[6]上腔静脉→[      ]      →[4]右心室→[      ]      →肺。

(4)若某人发生车祸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给他输入      型血。

5、

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液体A(克/100毫升)

液体B(克/100毫升)

液体C(克/100毫升)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1)图中结构[1]、[4]、[5]构成      

(2)根据表中各液体成分含量的变化,判断液体B应是      ,取自于图中的[      ]      部位,是经过      作用形成的。

(3)正常情况下,图中结构[5]      处发生的变化是: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以及      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4)如果某人到医院就诊,尿检中发现了红细胞和大分妇蛋白质,请推测可能发生病变的部分是[      ]      

6、

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首先将天竺葵进行一定处理后按图1所示装置好,光照几小时。取下叶片甲和乙,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漂洗后用碘液分别检验。(提示:2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为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将天竺葵进行的处理方法是      

(2)图2装置中能够使叶片脱去叶绿素且科学安全的是(   )

(3)实验中,设置甲叶片和乙叶片的作用是      

(4)用碘液分别检验后,       (填“甲”或“乙”)叶片不变蓝,说明该叶片没有进行      作用。这一实验证明      是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原料。

(5)如果实验时将此装置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将是      ,原因是      

7、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血液是一种宝贵资源。但由于血源匮乏、运输和保存等困难,迫使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有效的血液代用品——人造血液。

1966年,美国医学博士Clark在进行实验时,由于一时疏忽,一只老鼠意外地掉进了盛有氟碳化合物溶液的容器中,3小时后Clark才察觉这个不速之客,将其捞出,结果本应淹死的老鼠仍还活着。这是什么缘故呢?经过研究,Clark发现氟碳溶液含氧量极高,是水的20倍。比血液含氧量高2倍多。Clark意识到氟碳溶液可能是人造血液的理想材料。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从一只麻醉老鼠身上抽去了90%的血液,代之以一种白色氟碳乳液,麻醉老鼠不仅苏醒且存活了8小时。

1978年日本医生内藤良一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碳乳液。在经大量动物实验后,给自己身上注入了50mL,结果没有不良反应。这是人造血液成功运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创举。1979年,我国也研制成这种氟碳人造血。

1979年日本医科大学将人造血液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从此人造血液被医学界正式认可。人造血液不受血型限制,且易于运输,无毒无菌。但一般人造血液只有运输氧的单一功能,尚无代替“全血”功能的代用品。

依据血红蛋白的特性,科学家也在思考可否将血红蛋白直接注入人体发挥作用。但在早期实验中,将游离的血红蛋白注入患者体内,游离的血红蛋白会发生降解且降解速度很快,导致肾脏严重损伤,并且产生自由基,破坏心脏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必须对其进行改良后才能注入人体。目前,经化学修饰后的血红蛋白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血液的功能包括          。

(2)掉入盛有氟碳化合物溶液容器中的老鼠没有被淹死的原因是      

(3)从人造血液的功能看,它实质是人血组成中的      的代用品。

(4)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但游离血红蛋白不能直接注入人体,原因是注入体内后_      

(5)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在经大量动物实验后,给自己身上注入了50mL氟碳乳液,对此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