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6小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般来说,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B .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生物膜仅缺少了核膜这一组成成分
C . 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线粒体的数目会增多
D . 光合作用是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反应的场所都在叶绿体
2、下列实验的改变对其结果影响最大的是( )
A . 用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B . 用有机溶剂丙酮代替无水酒精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C . 用纤维素酶处理过的植物细胞代替未处理的植物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D . 用低温代替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一对夫妇生了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已知父亲正常,母亲为色盲携带者.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问题可能来自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B . 问题可能来自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C . 问题一定来自母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D . 问题一定来自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4、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2016年的活动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以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B . 人体感染HIV后,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导致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C . 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接吻、饮食等途径传播
D . HIV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
5、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
B . 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可能的是乙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 . 影响曲线ab段波动的自然因素有:气侯、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D . 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6、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 . 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了细胞,15min之后不再进入
C . 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
D . 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时,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称为 ,和过程③比,共同点是 .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 (填“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判断依据是 .神经递质经过程③回收进入细胞内的意义是 .
(3)已知Cu2+能抑制Ca2+的作用.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
(4)已知体内某种抗体在进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能持续破坏神经递质的受体,表现为兴奋传递受阻,人体患 .
三、选做题 (共1小题)
1、在某实验中选用YMA根瘤菌固体培养基来培养费氏中华根瘤菌(自生固氮菌),配方如表所示.
物质 | 甘露醇 | 酵母粉 | MgSO4•7H2O | K2HPO4 | NaCl | CaCl2 | H2O |
剂量 | 13.861g | 4.683g | 0.099g | 0.359g | 0.335g | 0.010g | 1000mL |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物理性质,培养基可分为 和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的配置过程具有如下步骤:①灭菌 ②计算 ③倒平板 ④调pH ⑤称量 ⑥溶化,正确是顺序为 .费氏中华根瘤菌以 作为碳源.
(2)想要测定某一时期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的平板进行计数.
(3)此实验是如果防止污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