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4小题)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是( )


A . (wěi) 憧(cōng) 唏唏嘘嘘(xī xī xū xū) B . (hóng) 女(zǎi) 万俱寂(lài) C . (jiù) 眬(méng) 转反侧(zhǎn)
2、下列词语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先生(mí)  广(mò)着(lāo)  戏(xī) B . 铜钱(zhì)  厌(wù)摹画 (mó)  管(sù) C . 病(yì)  抽(tī)忍(rónɡ) 茶(pào) D . 绉(zhōu) 号(zhuō)牢(sāo)  锁(shī)
3、下列各组词语全部正确的是( )

A . 循循善诱 蹑手蹑脚 莫明其妙 B . 泪如泉涌 钦泣吞声 五彩缤纷 C . 娓娓动听 睡眼惺忪 万籁俱寂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禁锢 诘责 文绉绉 粗制烂造 B . 藏污 纳垢 黝黑 尴尬 不逊 C . 解剖 畸形 诱惑 诽红 D . 滞留 粲然 暝思遐想 仁慈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只知道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说明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 B . 到年底,父亲“清算”我的功课,如发现问题就用竹板教训我,这一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应该批判。 C . 母亲看到父亲因我不好好读书而打我时,在一旁说“打得好”可见她完全站在父亲一边,帮助教训我。 D .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勤劳,能干的封建妇女。
6、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______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 . 严厉 教育 责备 惩罚 B . 严肃 教育 责骂 惩罚 C . 严肃 教训 责骂 刑罚 D . 严厉 教训 责备 行罚
7、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因地制宜不屑置辩巧妙绝纶 B . 郑重其事改邪归正威武不屈 C . 别具匠心世外桃源政通人和 D . 抑扬顿挫纵横决荡急中生智
8、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忧人,以凌云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B . 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这是性命悠关的一座桥。那桥不论修得怎样简陋,可仍是美好的。 C . 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憩吧。 D .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仁。
9、下列句子中属于主谓句的一项是(  )。


A . 穿上吧,凉了。 B . 于是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C . 到了后半夜,快要“封门”了。 D . 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10、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_________。

A . 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 . 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 .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 . 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1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问(zhì)广(mò) B . (mán号(chuò) C . 钱(zhì) 画(mó) D . (dì)戏(xí)
1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B . 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 . 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 . 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3、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蒙眬(méng lóng)    (piē)     憧憧(chōng chōng)   B . 惺忪(xīng sōng)   手蹑脚(niè)      (zǎi)     C . 娓娓(wěi wěi)        (xiá)饮吞声(qì)       D . 转(zhǎn)           万俱寂(lài)歉(jiù)
14、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wù) 管(sù ) 广(mò) 问(zhì) B . 罚(zé) 眼(yì) 度(diào) 轻(bó) C . 祖母(zhé) 戏(xī) 抽(tì) 野(mán) D . 文绉(zōu) 号(chuò) 牢(sāo) 宽(shù)
15、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我母亲待人最________,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A . 慈详 B . 仁慈 C . 仁义
16、在这________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A . 广漠 B . 茫茫 C . 广大
17、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________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A . B . C .
18、下列句子画线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 .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 .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 .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 ,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19、读课文《我的母亲》,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文中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加上"如果"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B . 加上"如果",表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并未得到别人的认可。 C . 加上"如果",是作者谦虚的表现,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 D . 加上"如果"只是为了形成排比,没有别的含义。
20、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王老师的身体恢复得很快。 B . 瓢泼大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C .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 D . 1804年和1802年,3号和4号小行星又相继被发现。
21、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莫 B . 宽恕 质问 眼翳 文绉绉 C . 灯茏 庶祖 绰号 野蛮 D . 羞愧 嘻戏 佃户 宽裕
2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 B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C . 云,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 D .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3、下列各句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 年老的母亲表示了这样的决心,霞客所受的鼓舞可想而知。 B . 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 C . 大丽花,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 D .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2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B .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C .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D . 现在那里还有他的坟墓。

二、阅读题(共3小题)

1、课内精段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lì( )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níng( )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yì( )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yì( )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huǐ( )又急,听说眼yì( )可以用舌头tiǎn( )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tiǎn( )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母亲为什么这样教训儿子?(用原文回答)

2、读课外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放飞的手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 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9年春,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是那个春天,我的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向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怎样理解"放飞"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作者从母亲那封令他感到"刺心"的信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3)简要回答"我"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握住母亲的脚印(节选)

春 华

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握过母亲的脚吗?" 

年轻的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握握你母亲的脚。" 

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握握母亲的脚。 

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握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握母亲的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母亲很晚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提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2)
A . 文中画线的 B . 句和 C . 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D . "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E . 第④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F .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