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自强的航标,关键和捷径分别是(   )

A . 战胜自我、理想、扬长避短       B . 理想、扬长避短、战胜自我 C . 扬长避短、战胜自我、理想       D . 理想、战胜自我、扬长避短    
2、歌曲《真心英雄》中“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说明(    )

A . 挫折能教育人 B . 挫折能磨炼人 C . 挫折孕育着成功 D . 挫折是把双刃剑
3、到了初中阶段,同学们越来越希望父母和老师能以平等的身份来与自己接触,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教训自己。这反映了中学生(    )

A . 要求独立 B . 关心自己的形象 C . 渴望表现自己 D . 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4、如果老师让你代表全班去参加学校举办的某项比赛,你会想(    )

A . 我肯定不行,我可不想去丢脸 B . 没问题,他们和我不是一个档次的,我肯定会赢 C . 既然老师推荐我,说明我有这方面的能力,我不能让老师失望,我肯定能行 D . 老师是想让我出洋相想借机整我吧,我不能上当
5、“对于勇士来说,诽谤、冷嘲热讽……一切羞辱都是前进的动力。”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B . 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C . 过度的自尊会使我们过于自尊 D . 这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
6、有人问古印度精通佛学经典的佛印说:“观音菩萨身边跟随着侍从,为什么她还自己提着净瓶呢?”佛印幽默地回答说:“因为观音菩萨认为求人不如求己。”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②自食其力,生活是甘甜的

③过分地依赖别人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④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拒绝任何帮助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7、小胡同学,是某校七年级一名优秀学生,课堂上他能够做到心无旁骛,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体现小胡具有      的心理品质(    )

A . 乐观 B . 好奇 C . 专注 D . 自负
8、小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故事既表现了司马光的机智,还表现了他(    )

A . 处事果断 B . 善于自制 C . 不怕困难 D . 坚持不解
9、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筑起了四道防线。这四道防线是(    )

①家庭保护   ②物质保护   ③学校保护   ④社会保护    ⑤司法保护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10、“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不论什么人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句话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个特征(    )

A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D . 只对违法犯罪行为有约束力
11、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 . 严重危害性 B . 刑事违法性 C . 刑罚当罚性 D . 受主刑惩罚
12、“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的道理是(    )

①沾染不良习气是违法犯罪的开始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③一般违法的人如不悬崖勒马极易跌人犯罪的深渊

④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④
13、山西省教育厅下文:中小学校不得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

A . 家庭 B . 社会 C . 学校 D . 司法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青春诊所”来了几位同学,请你为他们诊“病”并开出处方

同学1症状:自己不会叠被子、挂蚊帐,也不会洗衣服、做饭。

病因:      

处方:      

同学2症状:考试时,我多次考得不理想,面对同学的嘲笑,家长的打骂,我经常陷入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

病因:      

处方:      

同学3症状:小刘因个子矮,终日闷闷不乐,导致失去进取心,耽误了学习。

病因:      

处方:      

三、非选择题(共6小题)

1、九年级学生小明本学期当选为“校园之星”。以下内容摘自他的事迹介绍:他出生在单亲家庭,父亲残疾,家里收入很低。他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他却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在受到挫折、失败时,他没有流泪,有的只是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小明当选为“校园之星”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式接孩子”引网友热议。每到放学时间,全国各地中小学门口便人车拥挤。许多孩子一见到父母就随手将书包甩到家长手中,家长顺势将书包转移到自己的肩上,亲子间的配合已形成一种默契。

材料二:清华大学在新生报到区外设置“警戒线”,要求家长一律在线外等候,新生独自带着材料登记入学。

(1)材料一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的做法有什么意义?

(3)为改变材料一中的现象,请你给家长和孩子一些忠告。

3、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王强、赵亮、刘伟3人发现前面一名持刀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强行搜身。王强说:“快!抓歹徒。”赵亮说:“你俩稳住歹徒,我去报警。”刘伟说:“别管了,跟我们没关系。”

歹徒被抓后,经审讯,他曾6次持刀抢夺9名中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300多元。

(1)请你就这3人的言行分别作出评价。

(2)歹徒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3)你认为歹徒应受到什么处罚?

4、四川安县出了个农民作家雍晓华。1989年,高中毕业后她被拐卖到北方一处穷乡僻壤,她曾不断逃跑,却被一次又一次抓回并承受牲口般的凌辱和殴打。苦难犹如一张巨网笼罩了她的全部生活。然而她没有在苦难中一蹶不振,而是将那苦难和屈辱交织的岁月偷偷记录下来,写出了一部反映被拐妇女不幸遭遇的长篇小说《孽缘绝情》。1999年被营救之后,她一鼓作气,写出多篇小说,取得了文学创作丰硕成果。

(1)雍晓华遇到哪些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是什么?

(2)雍晓华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上述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5、认真观察下面三幅漫画,请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回答:

(1)漫画一中的家长、漫画二中的教师和漫画三中的游戏厅老板分别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哪方面的保护?并给出简要的评析。

(2)请你给未成年人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支几个招。(至少两个)

6、小张是我市某中学七年级的一名学生,小学成绩还不错,进入初中后,认识了九年级一个表现差的同学,并认他为“大哥”来保护自己。受“大哥”的影响,小张经常旷课、抽烟、喝酒、上网吧,还经常随“大哥”夜不归宿,在外做小偷小摸的活动。有了“大哥”的保护小张非常神气,班上有谁与他吵架,他就让“大哥”去教训谁。后来学校请家长来校反映了小张的表现,小张的父母是做生意的,无暇顾及孩子,干脆让孩子不要读书。15周岁那年,小张在与“大哥”一起抢劫一位妇女的钱包时被抓被判有期徒刑5年。

(1)根据小张的经历,写出一句名言警句或谚语或成语。

(2)指出小张的哪些行为是违反纪律,哪些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行为?

(3)你认为小张的父母和学校的做法正确吗?并说出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