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

1、默写

(1)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2)今夜偏知春气暖,      。(《月夜》)

(3)       , 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4)       ,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

(7)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沁园春•雪》)

(8)凡出言,      ;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9)黎明即起,            。(《朱子家训》)

2、根据提示填空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2)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示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十则中所说的“            。”

3、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选段一: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看云识天气》)

       选段二: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苏州园林》)

       选段三:沙漠是可以治理的。中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向沙漠进军》)

(1)依照示例,填写①②③处的内容。

选段

说明方法

作用

选段一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高积云的颜色、形态

选段二

      

突出说明苏州园林部讲究对称的特点

选段三


      

(2)读下面童话,任选其中一个节气,写一段话加以介绍说明,(要求:至少运用上面选段中的一种说明方法;60字左右)

二十四节气(选段)

东风解冻鱼上冰(立春)

冰雪融化桃花开(雨水)

草木萌动鸿雁来(惊蛰)

芽茶播种燕飞舞

细雨放飞柳飘絮(清明)

雨生百谷春盎然(谷雨)

……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孔庙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B .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C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三最”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D . 那条路两侧的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错误。 B . 《范进中举》着有个市井人物胡屠户、此人在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性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C . 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谁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 .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6、名著阅读

(1)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责重的“眼学”。

选段出自作品(    )

(1)
A . 《无常》 B . 《五猖会》 C . 《二十四孝图》 D . 《琐记》
(2)我们做积木的游戏。“小石匠”对于筑塔造桥有异样的本领,坚韧不倦地认真去做,样子居然像大人。他一边玩积木,一边告诉我自己家里的事情;他家只是一间人家的屋阁,父亲夜间进夜校,母亲还替人家洗衣服。我看他父亲必定是很爱他的。他衣服虽旧,却穿得很温暖,破绽了的处补缀得很妥帖,像领带,如果不经母亲的手也段不能结得那样整齐好看。

选段出自作品(    )

(2)
A . 《童年》 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 《爱的教育》 D . 《繁星•春水》
(3)《西游记》中下列故事情节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前的一项是(    )

(3)
A . 悟空一借芭蕉扇 B . 车迟国猴王显法 C . 猪八戒义激猴王 D . 八卦炉逃大圣
(4)下列情节与鲁智深无关的一项是(    )

(4)
A . 大闹五台山 B . 除恶蜈蚣岭 C . 单打二龙山 D . 大闹野猪林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和依归。有了汉字,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才有了汪洋恣肆书法艺术。汉字的审美灵动性是有自不待言的,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而在使用历史中,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对汉字的体势不断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美。甲骨文_______ , 金石文问敦厚重,篆书含聚内(liǎn),隶书外拓放逸,楷书_______ , 草书_______等,无不显出或动或静的美。汉字充满了审美的敏感,汉字的意象更能抽象演(yì)出无限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被惊叹为“诗之魂”,从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liǎn

      

      

(2)请提取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

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

(3)将下面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空白处。(填序号即可)

甲骨文       , 金石文问敦厚重,篆书含聚内(liǎn),隶书外拓放逸,楷书       , 草书      等,无不显出或动或静的美。

①飘逸虬曲  ②端庄雄秀   ③瘦峭峻锐。

二、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而或长烟空不敢出言以复 B . 国怀乡委而 C . 异二者之为一食尽粟一石 D . 先天下之忧忧积于今六十岁矣,乡邻之生日蹙
(2)翻译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划线部分。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文中的“迁客骚人”之所以“览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      

(5)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

(5)
A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嫦娥探月有什么作用

    ①嫦娥落月,玉兔巡航。神话在这一刻变成现实,“中国制造”在月球上留下自己深深足印。几十年前,当化学家欧阳自远拿到美国赠送给中国的0.5克月球岩石样品时,小心翼翼又激动不已,像是捧着唐僧从西天取回的无价真经。而现在,整个月球向中国人打开了大门,它是质量超过了7000亿亿顿。

    ②登月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几乎所有电视、网络直播的现场互动中,问得最多的,还是这个老问题。(a)是出于个人的好奇,还是体现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人们(b)有资格有此一问。毕竟,对于社保、医保标准都还不高的普通中国人来讲,探月工程的投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③“你要做的这些有什么用?”即使是在财力雄厚的欧美,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样无数次地被这样问起。他事后的总结,很是耐人寻味:“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

    ④“你要做的这些有什么用?”即使是在财力雄厚的欧美,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样无数次地被这样问起。他事后的总结,很是耐人寻味:“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丁肇中说的是实话。

    ⑤开发利用月球矿产、能源资源,开发超高真空、弱重力、无磁场的特殊环境,建设更遥远空间探测的前哨站与中转站……这些都是探月工程的目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⑥网际网路据说就是阿波罗登月的副产品,因为科学家需要把休斯敦宇航中心的电脑联接起来,共享信息。核磁共振、激光通讯、液晶电视和我们如今须臾不能离身的手机,也都是从载人登月的需求拉动中找到了突破的动力。而这一切,自然都没有写进阿波罗计划的立项报告,作为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⑦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道管理学考题:在重要而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类事情中,应该优先处理哪一类?人们通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要而紧急的事,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需要最为认真地对待。因为它的名字叫战略布局。

    ⑧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863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都属于事关长远的战略计划。它们的意义,尽管最终会关涉未来的日常生活,却很难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形容。也因为它们常常需要耗时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见到成效,任何短视的考量,都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⑨记得上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之初,中国要不要承担人类基因测序1%的任务,我们有过不小的犹豫。即使这一任务完成之后,也在科学界内部引发了不少争议。在当时条件下,大多数人觉得基因测序属于投入巨大却难有产出的公益基础研究,中国人干这活儿是当冤大头。正因如此,担此大任的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在业内备受排挤,直到今天还有些抬不起头来。

    ⑩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创新战略的基本原则,但它绝不是面对机遇无所作为的借口。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这才是战略家的气魄和智慧。

(1)在第②段的括号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a      ;b      

(2)本文第①段写欧阳自远的事例,其作用是      

(3)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都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分别从            两个方面论证了嫦娥探月工程的意义。

(4)

文章通过论说“嫦娥探月有什么用”。阐明了      的道理。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门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来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暂,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那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衷情奉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通读全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小说对郑、潘二人的语言描写只有“你早”“出去啊”两句,这种简单、缺乏温情的交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B . 小说高潮部分先写发现“门”,再写“门”是画的,最后以“一扇门在墙上的门”结尾,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C . 小说中的邻居们对郑、潘二人的态度是有变化的:起头是热切盼望,接着是遗憾、同情,最后是倍感愤懑,这样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虚伪,揭示了主题。 D . 画线句子“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
(2)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      的特点,暗示这里的人们       ,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3)文中郑若奎的性格特点是       , 这也是造成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4)依据文本回答问题。

①若奎在墙上画“门”,表达了其怎样的愿望?

②谈谈你对题目“永远的门”的理解。

三、写作(共1小题)

1、题目:______征服了我。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