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
A . 文成公主
B . 蔡文姬
C . 王昭君
D . 金城公主
2、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 . 故宫
B . 十三陵
C . 长城
D . 颐和园
3、学习了隋唐史后,几位同学做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繁荣与开放
C . 分裂奔向统一
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 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
A . 王位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5、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
A . 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 . 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 . 祖国统一,丰功伟业
D . 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6、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7、夏桀、商纣、秦二世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下列与其同类的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宋高宗
8、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出了察举制(通过推荐考察选拔人才)的害处,通过“分科举人”考试来选拔人才开始于(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9、《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某皇帝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位皇帝是(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唐高宗
D . 唐玄宗
10、杜甫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段盛世出现在谁统治时期(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唐高宗
D . 唐玄宗
11、下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
A . 纺织
B . 鼓风
C . 灌溉
D . 垦荒
12、《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形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僧一行
D . 怀素
13、“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
A . 唐太宗
B . 宋太祖
C . 宋太宗
D . 明成祖
14、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16、“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 . 唐太宗
B . 成吉思汗
C . 忽必烈
D . 朱元璋




17、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下面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 . 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 .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 .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18、官员下朝回家后的私人活动受到锦衣卫监控,这是哪朝官员的遭遇(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19、下列朝代中在北京定都的是( )
A . 唐、明、清
B . 汉、明、清
C . 宋、明、清
D . 元、明、清
20、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其主要意义是( )
A . 第一次把西藏和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
B .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C . 打击了外来侵略,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D .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21、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的是( )
A . 在南方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米饭
B . 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C . 一边喝茶一边看吴承恩的《西游记》
D . 驾驶配备指南针的船去海上捕鱼
22、文化的繁荣与政治经济的繁荣是分不开的,我国明清是 创作的黄金时代。( )
A . 词
B . 诗歌
C . 小说
D . 杂剧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乾隆时期发生的是( )
A . “文字狱”
B . 设驻藏大臣
C . 设置伊犁将军
D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 祖国统一
B . 民族团结
C . 中外交往
D . 抵抗侵略
二、列举题(共1小题)
1、培根在评价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请列举这三种东西的名称及出现的时间。
三、问答题(共3小题)
1、明朝时期的科技巨著及作者。
2、唐太宗的治国政策有哪些?
3、清朝前期疆域东南西北四至是哪些?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时刻挂在嘴边的话
材料二:《贞观政要》里的几句话
材料三:《唐语林》摘录
(1)合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识到哪一实质性问题?他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
(2)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盛世局面?结合材料二,说一下此盛世局面与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关系?
(3)《唐语林》中的“上”是指谁?“开元初”是指什么时期?由此出现的“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局面被称作什么?
(4)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唐朝前期“贞观”与“开元”时在位皇帝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政策。
(5)综合三则材料,统治者的治国策略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探究。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隋炀帝时期,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这一工程的中心是哪里?唐太宗如何加强同吐蕃之间的关系的?
(3)元朝时期,哪一新的民族开始形成?明朝抗倭、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清朝在何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4)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