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9课《草船借箭》 同步练习
年级:五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4小题)
chénɡ fá | dù jì | shānɡ yì | tuī què |
|
|
|
|
jiāo qī | chí yán | yí huò | fù zé |
|
|
|
|
动静(一对反义词):
诸 虚 妙 罪 援 惩 饮
著 虎 炒 罚 暖 征 饥
呐喊(一对近义词):
顺风顺水(ABAC):
探听探听(ABAB):
“督”的读音是 ,查大写字母 。
“饮”的部首是 ,共有 画。
计策的“计”部首是 ,再查 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注意,策略;②计算;③打算;④测量仪器,应取 。
神机妙算,应取第 种解释。
妙不可言,应取第 种解释。
① 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 、 和 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②诸葛亮复姓 ,名 ,字 ,又称 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 、 、 等等。
妒忌:A嫉妒,憎恨B怕,畏惧C禁戒
神机妙算:A机器B飞机C机会D计谋
神机妙算:A美、好;B巧妙;C精确;D细致。
迟延:A引长;B展缓,推迟;C引进,请。
当然 忽然 仍然 果然 必然
A必定如此 B应该如此 C照旧不变 D来得迅速、出乎意料 E真的如此
①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误了大事。”
②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③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 不提借船的事。
④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 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支援 ①引,牵;②帮助、救助;③引用。
定罪 ①犯罪的行为;②刑法;③苦难、痛苦
虚实 ①空;②不真实的;③衰弱。
者——
少——
①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a是说鲁肃很讲信用。 b是说鲁肃不提借船的事。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a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预测准确。
b选择这样的天气,太不好了。
①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 ,心里 。
②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 造10万支。这是公事, 先生不要 。
③我 立下军中令状,三天造不好, 。
④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 ,不要 出动。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是因为
②诸葛亮之所以敢于答应三天造好10万支箭,是于
③草船借箭获得成功需要的条件是
A有借无还 B尽是计谋 C面不改色心不跳 D糊里糊涂
①诸葛亮开口
②草船借箭
③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④诸葛亮立军令状
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禁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①《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
②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③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④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
二、阅读题(共1小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