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28小题)
1、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
A . 赤道上
B . 北回归线上
C . 北极圈上
D . 南回归线上
2、2006年8月24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投票,冥王星因其质量太小而失去了坐了76年之久的行星宝座.那么,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应是( )
A . 海王星
B . 天王星
C . 水星
D . 北极星
3、关于太阳黑子的正确叙述是( )
A . 太阳表面黑色的斑点
B . 地球气候变化与黑子的活动周期呈负相关
C . 出现在日冕层
D . 因为温度比周围大约低1000﹣1500K,所以略显阴暗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 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 . 世界各地昼夜交替现象
D . 世界各地季节的变化
5、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
A . 20°N,30°E
B . 25°N,25°E
C . 23.5°S,60°N
D . 40°S,120°W
6、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 . 南极和北极
B . 南、北极圈
C . 南、北回归线
D . 赤道
7、下列各纬度处,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 南纬67°
B . 北纬21°
C . 南纬37°
D . 北纬80°
8、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A . 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 . 地面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影响
C . 全球气候变暖
D .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9、下列地点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
A . 北纬30°东经110°
B . 南纬20°,东经140°
C . 北纬60°西经90°
D . 南纬40°西经30°
10、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
A . 昼夜的交替
B .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 春夏秋冬的更替
D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1、经度相同的两个地方( )
A . 每天的日出时间相同
B . 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 . 地方时相同
D . 昼夜长短相同
12、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是( )
A . 四川盆地
B . 东北平原
C . 海南岛
D . 青藏高原
13、从冬至日到夏至日( )
A . 赤道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 . 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越来越长
C . 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D .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14、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以下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 都明显下降
B . 都明显增加
C . 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D . 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15、以下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是( )
A . 花岗岩
B . 砾岩
C . 玄武岩
D . 大理岩
16、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 温度的垂直变化
C . 内部压力的变化
D . 物质密度的变化
17、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相碰撞形成了( )
A . 阿尔卑斯山脉
B . 喜马拉雅山脉
C . 马里亚纳海沟
D . 日本群岛
18、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 新疆的风蚀城堡
B . 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C . 泰山的块状山地
D .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
19、下列我国地区的地表形态,主要由于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
A .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
B . 河西走廊中辽阔的戈壁
C . 青藏高原上林立的雪峰
D . 太湖平原上稠密的河网
20、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
A . 地面辐射
B . 大气辐射
C . 大气逆辐射
D . 太阳辐射
21、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
A . 大气的吸收
B . 云的反射
C . 大气的散射
D . 云的折射
22、
如图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3、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联系.下列天气现象,由冷锋南下形成的有( )
①南方夏天午后的雷阵雨
②东南沿海的台风
③北方夏季的暴雨
④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
⑤冬季的寒潮
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24、
对如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风向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地转偏向力
B .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风向 ③地转偏向力 ④摩擦力
C .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摩擦力 ③地转偏向力 ④风向
D . ①地转偏向力 ②风向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摩擦力
25、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B . 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
C .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 . 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26、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完成下题
(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1)
A . 赤道低气压
B .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 极地高气压带
(2)
下列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7、
如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B . 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 . 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D . 图中③只改变风速大小,不改变力的方向
28、
如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况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二、综合题 (共3小题)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北半球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 纬线
(2)A点的时刻为 ,B点的日出时间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小时.
(3)图中A,B,D三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点.
(4)在A,D,C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是 点,与B点太阳高度角相同的是 点.
2、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C处在地貌上是 ,形成的原因是 .D处在地貌是 ,形成的原因是 .
(3)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是 ,在地貌上往往形成 .
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性质分,甲图为 锋;A、B、C、D四地中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
(2)影响我国天气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填甲、乙)锋,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是 (填甲、乙)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