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 )
A . 生石灰
B . 硝酸铵
C . 氯化钠
D . 蔗糖
2、科学家于2000年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元素符号Lv).有关新质量数为293的Lv原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质子数116
B . 中子数177
C . 电子数116
D . 该原子可表示为:
Lv

3、下列原子或离子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 Be
B . K+
C . Cl﹣
D . N




4、不能作为判断氯、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的是( )
A . 氧化性:Cl2>红磷
B . 单质沸点:红磷>Cl2
C . 氢化物稳定性:HCl>PH3
D . 酸性:HClO4>H3PO4
5、下列描述与元素周期律不相符的是( )
A . 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B . 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惰性气体除外)
C . 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重复出现从+1〜+7、最低化合价从﹣7〜﹣1的变化
D . 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6、下列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横行称为周期
B . 元素周期表共有14列元素:7个主族和7个副族
C . 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元素称为第IA族,均为活泼的金属元素
D . 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I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
7、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与作用错误的是( )
A .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
B . 指导新元素的发现和合成,预测新元素的性质
C . 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D . 在零族元素中寻找耐腐蚀的金属材料
8、元素周期表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若aX2+和bY﹣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a=b+3
B .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F,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F
C . 锗与硅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能做半导体材料
D . S和Se分别位于第VIA的第三、四周期,则氢化物稳定性:H2S>H2Se
9、已知aX+和bY﹣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质子数:a>b
B . 离子半径:r(aX+)>r(bY﹣)
C . X、Y可形成XY2型化合物
D . 原子半径:r(Y)>r(X)
10、短周期的四种元素位置如图所示,若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52,则与四种元素推断相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A的最高价氧化物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 .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 . C至少有两种价态的氧化物
D . D的一种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1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单质分子均不存在化学键
B .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C .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12、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术语、模型或符号不正确的是( )
A . CO2的电子式:
B . N2的结构式:N≡N
C . H2O的球棍模型:
D . CH4的比例模型:



13、下列物质间的归类正确的是( )
A . 1H、2H、3H互为同素异形体
B . 碳酸氢钠和纯碱是同一物质
C . 乙醇(CH3CH2OH)与甲醚(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D . O2与O3互为同位素
14、下列对晶体的描述不符合科学依据的是( )
A . NaCl晶体中Na+和Cl﹣之间存在离子键,使得其熔沸点较高
B . 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以共价键方式形成了立体网状结构,熔沸点高、硬度大
C . 足球烯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其笼状结构分子使得其具有独特的性能
D . 金属钠属于金属晶体,能导电、传热,有延展性,硬度大
15、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 反应物的性质
B . 反应物的浓度
C . 反应的温度
D . 是否使用催化剂
16、汽车尾气处理时发生反应:4CO+2NO2⇌N2+4CO2 . 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下列表示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
A . v(CO)=0.03mol•L﹣1•s﹣1
B . v(NO2)=0.7mol•L﹣1•min﹣1
C . v(N2)=0.4mol•L﹣1•min﹣1
D . v(CO2)=1.1mol•L﹣1•min﹣1
17、将0.1 mol•L﹣1的FeCl3溶液与0.1mol•L﹣1的KI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 , 下列能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的反应限度的是( )
A . 溶液中能检测到Fe2+
B . 溶液中能检测到I2
C . 溶液中能检测到Fe3+
D . 溶液中能检测到Cl﹣
18、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CO(g)+H2(g).能够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 容器内H2O(g)、CO、H2物质的量相等
B .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 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 . v正(H2O)=v正(CO)
19、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Y(g)⇌2Z(g)+W(s),已知反应中X、Y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2mol•L﹣1 ,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 . X为0.05 mol•L﹣1
B . Y为0.1 mol•L﹣1
C . Z为0.2 mol•L﹣1
D . W为0.1 mol•L﹣1
20、下列关于吸热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也会吸收热量
B .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 . 一定需要加热条件下才能实现
D . 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吸热反应的热效应
21、1g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55.6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 CH4(g)+2O2(g)═CO2(g)+2H2O(l)△H=﹣55.6 kJ•mol﹣1
B . CH4(g)+2O2(g)═CO2(g)+2H2O(g)△H=﹣55.6 kJ•mol﹣1
C . CH4(g)+2O2(g)═CO2(g)+2H2O(l)△H=﹣889.6 kJ•mol﹣1
D . CH4(g)+2O2(g)═CO2(g)+2H2O(g)△H=﹣889.6kJ•mol﹣1
22、为了高效解决化石燃料燃烧存在的问题,不需要研究的问题有( )
A . 杜绝化石燃料的使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B . 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损耗的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
C . 防止燃料燃烧造成环境污染的方法
D . 通过化学方法把化石燃料转化成洁净燃料
23、如图是某同学学习原电池后整理的学习笔记,错误的是( )

A . ①电子流动方向
B . ②电流方向
C . ③电极反应
D . ④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
24、下列能够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
稀硫酸
B .
稀盐酸
C .
酒精
D .
硫酸铜




25、用疏松多孔的活性炭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形成燃料电池,有关该电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电池总反应:CH4+2O2+2OH﹣═CO32﹣+3H2O
B . 负极反应式:CH4﹣8e﹣+10OH﹣═CO32﹣+7H2O
C . 正极反应式:O2+4H++4e﹣═2H2O
D . CH4燃料电池比CH4直接燃烧能量利用率高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心里问题:
(1)若①和⑤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1:1的化合物,此时①显 价.①和⑧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2)②和③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 > (填分子式).
(3)④和⑦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为 ,微粒间通过 形成了该晶体.④和②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为 ,微粒间通过 形成了该晶体.
(4)⑥为材料的容器可以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的理由是 .
2、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只有Z是金属元素,X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和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Y元素原子L 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请回答:
(1)Z是 (填元素符号),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写出两种仅由X、Y两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10电子微粒的符号 .
(3)已知标准状况下,2gX的单质气体在Y的单质气体(空气主要成分之一)中充分燃烧放出285.8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将X的单质气体与Y的单质气体间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反应,简易装置如图所示.A处通入的气体为 ,B处气体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D的名称为 .
(2)已知: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将尾气通入 溶液.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进行实验.但有的同学认为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对实验造成干扰,需要改进实验方法:先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溶液除去HCl,气体再通入Na2SiO3溶液,观察装置C中出现 现象即可证明,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能够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Si)的理论依据是 .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0〜10s的化学反应速率v(Z)= .
(3)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
2、13.8g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气态水,放出1016.5kJ热量.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H2O(1)=H2O(g)△H=+44kJ•mol﹣1 , 则标准状况下11.2L乙硼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