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二、书写(共1小题)
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心灵的富足,灵hún 的怡然。就让流年在淡然里静谧,寻一处清幽的曼谷,赏漫山的红叶;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嗅泥土的气息,浅尝那青sè 的味道。累了,坐在田垄边,看黄昏的落日,那夕阳牧着一朵云的chán 绵、曼妙,便会遐思纷飞,诗意涌动。
三、默写(共1小题)
“我”是诗人笔下的精灵。“润物细无声”,我从天穹来到人间: ,草色遥看近却无”;清风送我到南山流连:“采菊东篱下, ”;我常到郊野谛听蝉声悠悠:“ ,临风听暮蝉”;我会在深夜来到离人身边:“转朱阁,低绮户, ”;我会潜入诗人的梦:“自在飞花轻似梦, ”;我会激发志士的心:“人生自古谁无死, ”。我是雪,又不仅仅是雪,在北风卷地的塞,成春天的满树繁花: , ;我是酒,又不仅仅是酒,在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里,醉翁借我寄情山水:“ , ”。
四、其他(共1小题)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五、名著导读(共1小题)
名著阅读。
①诺第留斯号企图打开出路,但都没有成功。 | ②我们挥锹舞镐,但空气中的氧气正逐渐减少。 | ③船长把气箱交给下一个伙伴,第一个回到船里。 |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甲文】
云南的歌会(节选)
沈从文
①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②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乙文】
回到“婴儿状态”——读沈从文
曹文轩
①近来读沈从文的文论,觉得他的一句话,为我们说出一句可概括他之文学艺术的最恰当的术语来:“我到北京城将近六十年,生命已濒于衰老迟暮,情绪却始终若停顿在一种婴儿状态中。”这“婴儿状态”四字逼真而传神,真是不错。
②婴儿状态是人的原生状态。它尚未被污浊的世俗所浸染。当一个婴儿用了他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他必定要省略掉复杂、丑陋、仇恨、恶毒、心术、计谋、倾轧、尔虞我诈……而在目光里剩下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这个世界十分的清明,充满温馨。沈从文写道,这是一个“安静和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人都有一副好脾气,好心肠,很少横眉怒对,剑拔弩张,绝无“一个个像乌眼鸡 ,恨不得你啄了我,我啄了你”的紧张与恐怖。
③沈从文曾写过一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的文章。文中说道:“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他所写的故事,也多数是水边的故事。他说:“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是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沈从文爱水,而水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柔性。这水上的人与事,便也都有了水一般的柔情。
④对这种情感的认定,自然会使沈从文放弃“热情的自炫”,而对一切采取“安详的注意”。他用了一种不焦躁、不张狂、不亢奋的目光去看那个世界——世界不再那么糟糕那么坏了。自然界如此幽静迷人,人世间也非充斥着恶声恶气,人们互助着,各自尽着一份人的情义。表现在语言上,沈从文去掉了喧嚣的词藻,去掉了色彩强烈的句子,只求“言语的亲切”。那些看来不用心修饰而却又是很考究的句子,以自然为最高修辞原则,以恬静之美为最高美学风范,构成了沈从文的叙事风格。
⑤说了“婴儿状态”与“柔情”的话题,一个疑问也便出现了:沈从文一生坎坷,常在贫困流浪之窘境中,且又不时被小人戏弄与中伤,……这世界呈现于他的分明是暴虐,是凶残,是种种令人所不齿的勾当,而他却何以总是处在婴儿状态之中,又何以将世界看得如此柔情动人?他的沉重呢?他的大悲与慨叹呢?
⑥沈从文也没得遗忘症,怎么能忘掉这一切?我们何以不能换一种思路去追究一下?我以为,他并非遗忘,而只是不说。沈从文将这世界看多了,便也变得心胸豁达,去尽了火气。他不再会大惊小怪了,他能用了冷静的目光看待一切了。他已完成了一个从婴儿状态过渡到成人状态,又过渡到婴儿状态的过程。
⑦对于他对柔情的偏爱,我们何不做这样的解释:世界既日益缺少这些,文学何不给人们创造这些?与其将文学当成杠杆、火炬、炸药去轰毁一个世界,倒不如将文学当成驿站、港湾、锚地去构筑一个世界。
⑧但,沈从文对我们目力所及的世界确实做了淡化处理。他省略掉或虚写了一般意义上的灾难与痛苦,每写到这些地方都是轻描淡写地交代一下,一滑而过,从不滞留于这些地方,更不铺陈其事,做煽情的把戏。几年前,我曾对沈从文的门徒汪曾祺的小说做过概括:怒不写到怒不可遏,悲不写到悲不欲生,乐不写到乐不可支。我以为汪曾祺的意义,正在于他晓得了艺术。
七、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②谪: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③榜(péng):行船。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①卷石底以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节选自欧阳修《范希文传》,有删节)
久 之 上 记 其 忠 召 拜 右 司 谏。
八、语言表达(共1小题)
九、材料作文(共1小题)
有位朋友请林清玄题字,想挂在新家客厅的墙壁上。林清玄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问:“这是什么意思?”林清玄说:“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除去那八九成不如意的事,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朋友听了,非常欢喜的拿了四个字回家了。
上面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发观点,抒发情感。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