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

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

A .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A . 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 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 . 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 . 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3、下列诗句,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A .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 .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 .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商海
4、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 . 铁器牛耕 B . 曲柄锄耕 C . 刀耕火种 D . 铁铧犁耕
5、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

A . 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 .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 . 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 . 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6、“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华阳国志》。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

A . 都江堰 B . 漕渠 C . 白渠 D . 坎儿井
7、2012年是农历龙年,在古代中国以及今天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 . 宗教习俗 B . 农业生产 C . 祭祀祖先 D . 纪念庆典
8、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 . 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 .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 C .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 . 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9、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 .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10、《礼记》记载:“天子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表明(    )

A . 我国官营手工业起源很早 B . 西周天子善于手工制作 C . 西周手工业者职业世袭 D . 西周手工业分工细致
11、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2、“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民间手工产品主要用于(    )

A . 出售赢利 B . 自我消费 C . 向政府交纳赋税 D . 捐赠礼品
13、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

A . 粤商和徽商 B . 徽商和晋商 C . 闽商和粤商 D . 台商和港商
14、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避免海难发生 B . 防止鸦片走私 C . 杜绝西方思潮 D . 严控对外联系
15、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B . 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C . 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 D .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16、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

A . 经济危机的缓和 B . 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 .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 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17、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18、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上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 . 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不足 B . 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 .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 D .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其中“夹缝”是指(    )

①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

②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

③各级政府的苛捐杂税

④军阀官僚政府滥发纸币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0、新中国开始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是(    )

A . 国民经济的恢复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1、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中共八大的召开 B .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 .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2、我国过渡时期三大改造使公有制占优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领域,遗留了一些问题,从根本上看是因为(    )

A .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求纯求快,缺乏经验 B .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清 C . 照搬苏联模式 D .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不清
23、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 .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C . “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 . 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2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 .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2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 .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 .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 .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 .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26、雁塘头的17户社员,1978年以前只有一块手表、一台收音机和一台缝纫机,到1981年有了16块手表、15台收音机和7台缝纫机,还增加了两辆自行车。雁塘头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 . 实行包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C . 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 .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27、“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 .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28、现代人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称谓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 . 男人社会地位下降 B . 西式称谓取代传统称呼 C . 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 . 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

二、综合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三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二: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上海

155

直隶、京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地区

3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指出材料一和二所处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前途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

比上年减少(万吨)

1958年

20000


1959年

17000

3000

1960年

14350

2650

1961年

14750


材料三: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场运动?有什么教训?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刘少奇怎样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