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过程只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A . HCl气体溶于水
B . 碘单质升华
C . 氯化镁受热熔化
D . 二氧化硅受热熔化
2、X,Y﹣ , Z+三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一定不能再相等的是( )
A . 中子数
B . 质量数
C . 电子数
D . 核电荷数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设计 | 实验目的 |
A | 分别取大小相近的钠粒、钾粒投入水中,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 比较钠、钾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
B | 将两块相同的铝片放入不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 验证H+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 |
C | 将少量溴水加入碘化钾溶液中,再加入CCl4 , 振荡,静置,观察CCl4层颜色 | 比较溴单质和碘单质的氧化性性强弱 |
D | 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观察是否有 沉淀生成 | 比较硫元素和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A . A
B . B
C . C
D . D
4、X、Y代表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不能说明非金属性X比Y强的是( )
A . Y的阴离子Y﹣的还原性强于X的阴离子X﹣
B . 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比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强
C . X的单质X2能将Y的阴离子Y﹣氧化成Y2
D . X、Y的单质分别与Fe化合,产物中前者Fe为+3价,后者Fe为+2价
5、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国际能源研究的热点课题.下列相关措施使用不当的是( )
A . 使燃料充分燃烧
B . 加大能源开采力度
C . 加强能源利用的科技投入
D . 合理使用能源
6、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且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的是( )
A .
氯化铁溶液
B .
稀硫酸
C .
硫酸铜溶液
D .
乙醇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硫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B . S2﹣的结构示意图:
C . HClO的结构式:H﹣O﹣Cl
D . NH4Cl的电子式:



8、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 . 若两种不同的核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则二者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
C .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首先失去的电子能量最低
D . 在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
9、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 . CaF2和CsCl
B . NaOH和H2SO4
C . NaCl和HNO3
D . CCl4和Na2S
11、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a=b+m+n
B . a=b﹣m+n
C . a=b+m﹣n
D . a=b﹣m﹣n
1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10℃时以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mol•(L•s )﹣1 , 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为50℃时,该反应的速率为( )
A . 48 mol•(L•s )﹣1
B . 36 mol•(L•s )﹣1
C . 24 mol•(L•s )﹣1
D . 12 mol•(L•s )﹣1
1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 . 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 .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 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 .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D .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15、电子计算机所用钮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
B . 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
C . 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OH﹣ 移向正极
D . 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H2O在高温下难分解,H2S在300℃即分解,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B . I﹣的还原性比Br﹣强,由此可推断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C . H2CO3的酸性比HClO的酸性强,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氯强
D . 已知反应:2NH3+3Cl2═N2+6HCl,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氯强于氮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Ⅰ.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碱性强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氮,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4)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仪器B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为 .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溶液吸收尾气.
2、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格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42﹣
2PbSO4+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硫酸铅不溶于水,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Pb﹣2e﹣+SO42﹣═PbSO4 ,

(1)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 g.电解质溶液中溶质减少的物质的量为 .
3、A,B,C,D 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A为 元素,B为 元素,C为 元素.D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D的原子组成符号为 ,它的最高正价为 价.
(2)用电子式表示A,B两元素形成AB2的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C,D两元素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
(3)写出E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在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乙和另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在乙溶液中滴加某钠盐溶液丙可以生成丁溶液(丁溶液呈中性),同时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已知:题中所涉及物质皆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 ;
(2)写出乙在医疗上的一个用途 ;
(3)在乙溶液中滴加丙溶液生成丁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固体化合物X由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组成,可用作牙膏中的添加剂.现取39.3g化合物X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后得到15.3g固体2和6.0g固体3,且固体1、固体2、固体3都可用作耐高温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NaOH的电子式为 ,沉淀2的化学式为 .
(2)固体X的化学式为 .
(3)溶液1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在高温下,固体3中某元素的单质可以与固体1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把Cl2通入含11g NaBr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6.55g残渣.通过计算回答
(1)NaBr是否完全反应?
(2)生成的NaCl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