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云南省昭通市中考语文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
①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 。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 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③色素的配合, 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④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 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二、语文综合运用(共1小题)
语文是窥视心灵的窗口,语文是传承文化的载体, 。
【认识】如图是三枚鲁迅纪念邮票。最左边一枚是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其中有这样几句:“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请从下面几篇作品中选出最能体现鲁迅先生“最勇敢、最坚决”的一篇,写出其中的一个情节(故事)来印证这一特点,并说明理由。
《社戏》《故乡》《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汤姆把蛋糕分了,蓓姬吃得香极了,汤姆小口啃着他那一半。
时间一点点消磨过去,饥饿又来折磨这两个被困的孩子了。汤姆那一半儿蛋糕还剩下一点儿;他们又分着吃了,但是觉得比先前更饿了。
他提议去探索另外一条路。他觉得撞上印第安人乔或其他什么恐怖的事儿,在他都无所谓。
他手拿着风筝线,手脚并用地在一条通道里往前爬。
三、阅读理解(共5小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甲】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信陵君窃符①救赵
至邺② , 矫③魏王令代晋鄙④ . 晋鄙合符,疑之,举首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⑤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⑥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⑦ , 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注释】①符:兵符,征调兵将用的凭证。②邺:地名。③矫:假传,诈称。④晋鄙:魏国将领。⑤单车:指单单有乘坐的车辆,没有跟随的士兵,犹言单车匹马。⑥朱亥:市井一位屠夫,勇武过人。袖:在袖子里藏。⑦勒兵:约束,整顿军队。
①广故数言欲亡 | 亡: |
|
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会计: |
|
③公子遂将晋鄙军 | 将: |
|
④独子无兄弟,归养 | 归养: |
|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示例:助广杀尉﹣﹣善于把握时机
塑料袋——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①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②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说法,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④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⑤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选文有改动)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①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以致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
②汉语的危机来自英语、拉丁文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
③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使汉语祸起萧墙。很多作家对汉语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斥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这种妥协甚至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④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中国是最大的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使用汉语,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⑤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是汉语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使用网络词语,他感叹:“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⑥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最快。
⑦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⑧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⑨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能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使用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令我们骄傲的母语呢?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删改)
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
李丹崖
①小时候,我曾在墙角的空地上种过一棵玉米,从它冒出嫩黄嫩黄的玉米芽儿开始,我就给它浇水、施肥,许多人都说,单棵的玉米是长不高的,就像孩子吃饭,没有别的孩子和他争着吃,饭是不香的。我不信,依然坚持给它浇水施肥。
②一个月后,一条凌霄的藤蔓,水蛇一般攀上了玉米棵,不久就和玉米一样高了。再过一个月,玉米长得比我高出了半头,还开花了,懂农事的大人们又说,还是赶紧拔掉这棵玉米吧,单独的一棵,不能授粉,就不能结玉米,只能当柴烧。
③我还是坚持把玉米留了下来,几天后,凌霄开花了,整棵玉米如穿上了火红的裙子,非常喜人,破天荒地将蜂蝶招到了墙角,嘤嘤嗡嗡地飞舞其间。
④那个秋天,玉米棵上结出了四个大个头的玉米棒子,个个籽粒饱满,玉米棵上的凌霄也开了整整两个多月,成了墙角的动人风景。
⑤大人们自己也觉得纳闷,这样的玉米怎么会结果呢?
⑥后来,他们悟出了道理,原来是凌霄和玉米互相帮助,孤零零的一棵玉米,本来是没有劲头往上长的,突然凌霄为它增加了重量,它若不往上长,势必会被凌霄缠死,于是,玉米为了免于灭亡,拼命地积聚能量使自己强大。玉米在和自己较劲的过程中,赢得了这场胜利。凌霄开花,又帮玉米招来了蜂蝶,那些蜂蝶有些来自田间的玉米丛里,尾部沾上了田间玉米的花粉,无意中竟给墙角的这棵玉米授了粉。
⑦跟自己较量,和别人共用能量,原来这就是玉米和凌霄实现共赢的奥秘啊!把这一道理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
⑧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擅长走别人很少走过的路,无边的孤寂摧垮不了他,漆黑的夜幕吓退不了他,他们永不停步地赶路,最终,他们成功了。你若问他,你是怎么扛过来的?他会说,我一直觉得路的前方,还有一个更光明的“我”在等着我,我要迎头赶上去。你若再问他,在追赶前面那个“我”的时候,就没有遇见一丁点儿“路障”吗?他会说,我在追赶自己的那个“我”的时候,别人也在追赶属于他们的“我”啊,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扫清了“路障”!
⑨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是生命道路上的两条铁轨,沿着它们,我们奔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选文有改动)
四、写作(共2小题)
感恩父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头上寸草不生,也许是满足于光头的清凉,也许是仰慕光头明星的帅气,他也弄了个光头,眼睛虽然近视,但又大又有神,好像什么谎言都能被他看破;他脸上已留下岁月的痕迹,细看已不太年轻;他衣着讲究,常穿得整整齐齐,很有风度的样子。
③我的父亲是个工作狂,一工作起来就不着家了。
④冬天的早晨,他送我上学,我似一只刚出生的小猫,蜷缩在他身后,吹向我的冷风被他的身子挡住,悄然向四处逃窜。他虽然双耳冻得由红转紫,仍然腰板挺直地走着。到了学校,他总是站在校门口,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一直要目送我走进学校才离开。
⑤有几次,我看见他那瘦削的身影在车影人影里穿梭, 。
请以“风景”为题,或自拟一个包含“风景”这个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学校校名及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