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高二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关于动量和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量的方向一定跟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动量大的物体其速度也大 B . 动能不变时,物体的动量也不变 C .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末动量的方向相同 D .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增量方向相同
2、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时(   )

A . 任何频率的光入射,均会有光电流产生 B . 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C . 入射光的频率变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一定变大 D . 当所加正向电压为0时,光电流也为0
3、如图所示,物块m、斜劈M和水平支持面都是光滑的,控制m、M使其静止,m位于斜劈的顶端.撤去控制,m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   )

A . M、m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 m、M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C . m对M的冲量等于M的动量变化 D . M对m的支持力的冲量为零
4、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B . 随着温度的升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变短 C .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D . β射线是放射性元素的核外电子射出形成的
5、质量为M的热气球吊框中有一质量为m的人,共同静止在距离地面为h的高空中,现从气球上放下一根质量不计的软绳,人沿绳子安全滑到地面,在此过程中热气球上升了(   )

A . h B . h C . h D . h
6、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mA=2kg,mB=1kg,速度的大小均为v0=8m/s,速度方向相反.A板足够长,A、B之间有摩擦,当观察到B做加速运动时,A的速度大小可能为(   )

A . 2 m/s B . 3 m/s C . 4 m/s D . 5 m/s
7、如图所示,两光滑且平行的固定水平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两静止小球m1、m2分别穿在两杆上,两球间连接一个保持原长的竖直轻弹簧,现给小球m2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 . 如果两杆足够长,则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   )

A . m1、m2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 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 弹簧最长时,其弹性势能为 m2v02 D . 当m1速度达到最大时,m2速度最小
8、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大量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12种不同频率的光 B . 能量为13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可以使原子跃迁到n=4的能级 C . 能量为11eV的电子撞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使氢原子跃迁到n=2的能级 D . 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9、

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 . 图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C . 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成因 D . 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有动量 B . 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 C . 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 , 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1+m2﹣m3)c2 D . 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11、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 .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C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D . 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结合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释放核能
12、甲、乙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动量分别为p=5kg•m/s,p=9kg•m/s,当甲追上乙发生碰撞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2kg•m/s,则甲、乙两球的质量比m:m可能是(   )

A . 1:10 B . 3:10 C . 1:4 D . 1:6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在下列的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属于裂变的是      ,属于聚变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 U→ Th+ He               

B. H+ H→ He+ n

C. U+ n→ Xe+ Sr+2 n   

D. N+ He→ O+ H.

2、按照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近,氢原子的能量       (选填“越大”或“越小”).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E1<0),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的动能为      (普朗克常量为h).

3、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的距离: =2.68cm, =8.62cm, =11.50cm,并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      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 =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4小题)

1、质量为0.5kg的小球从h=2.45m的高空自由下落至水平地面,与地面作用0.2s后,再以5m/s的速度反向弹回,求小球与地面的碰撞过程中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2、如图所示,木板A、B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mA=5kg,mB=4kg,A、B上表面粗糙.另有一个质量为1kg的物块C以初速度v0从A的左端向右滑动,最后C物块在木板B上与木板B一起以1.5m/s的速度运动,木板A最终的速度大小为vA=0.5m/s.已知C与A、B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求:

(1)物块C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物块C在木板B上滑行的距离.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以初速度v0冲向质量为m2的静止光滑圆弧面斜劈,圆弧小于90°且足够高.求:

(1)小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2)斜劈的最大速度.

4、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mA=6.0kg和mB=4.5kg.用轻弹簧栓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t=0时,另有一物块C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4s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物块C的质量mC

(2)B离开墙后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P

(3)在4s到12s的时间内墙壁对物块B弹力的冲量I的大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