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2、“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 . 维持了长期和平 B . 消除了民族矛盾 C . 削弱了契丹势力 D . 加速了北宋灭亡
4、下列我国古代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①广州;②泉州;③扬州;④登州。其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有(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
5、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

A . 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 . 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 . 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 . 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6、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 . 建立元朝 B . 统一蒙古 C . 修筑长城 D . 开发江南
8、《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是(    )

A . 耧车 B . 筒车 C . 水排 D . 曲辕犁
9、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

①苏轼   ②关汉卿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赵孟頫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
10、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取义的是(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陆游 D . 辛弃疾
11、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成熟。元杂剧的作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

A . 关汉卿 B . 马致远 C . 白朴 D . 郑光祖
1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不包括(    )

A .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B . 南方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好的社会环境 C . 人口大量南迁既增加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D . 南方城市发展
13、被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

A . 《水经注》 B . 《三国演义》 C . 《史记》 D . 《资治通鉴》
14、世界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 . 广州 B . 四川 C . 河南 D . 杭州
15、今天的山东省在元朝时应属于(    )

A . 中书省辖地 B . 宣政院辖地 C . 江浙行省 D . 辽阳行省
16、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最终完成是在(    )

A . 元朝 B . 南宋 C . 唐朝 D . 隋朝
17、“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    )

A . 李世民 B . 赵匡胤 C . 赵光义 D . 赵构
18、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 .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B . 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 C .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D .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19、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宋元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 . 繁荣与开放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大一统 D .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20、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 . 隋末农民战争 B . 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 . 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21、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 统治阶级内部侵权夺利的斗争 D .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22、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 河北曲阳 B . 河南汝州 C . 江西景德 D . 河南开封
23、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国家的统一 C . 民族政权的繁荣 D . 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24、元朝时期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度
25、在杭州美丽的西湖边,有座著名的岳坟,葬在这里的人“流芳百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抗辽英雄 B . 抗金英雄 C . 抗元英雄 D . 抗倭英雄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读图题

上图为隋朝大运河。图中代码

A是      (城市);B是      (城市);D是      (城市)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内外分裂势力不断在西藏和台湾制造事端,搞“藏独”和“台独”,这是不得民心的,也是我们决不能容忍的。我们国家早在元朝时就对这两块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多媒体动漫长卷《清明上河图》,用北宋繁荣的都市风貌,辉映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极大地吸引了参观者的兴趣。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江南的经济状况?“苏湖”指的是哪两个地区?

(2)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写出对材料二中提到的西藏和台湾两地的管理机构名称。

(3)材料三,《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当时该城市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个繁荣开放的朝代,与很多国家都有友好往来,特别是与日本和印度。通过频繁的交往,对两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注重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特别是对吐蕃,被尊称为“天可汗”。

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材料四: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是为中日和中印交往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人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把哪位公文远嫁吐蕃?

(3)材料三中反映了唐太宗重用人才,这是他在著名谏臣谁逝世后所说的?

(4)材料四中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