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运用推理、类比等方法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 .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 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2、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和她的团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青蒿素由三种原子构成 B . 青蒿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 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 .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3、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

, 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

A . Zn(NO32、AgNO3 B . Zn(NO32、Cu(NO32、AgNO3 C . Zn(NO32、Cu(NO32 D . Zn(NO32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 家庭自酿葡萄酒 B . 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 . 卤水点制豆腐 D . 食物变馊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石灰水 B . 生铁 C . 金刚石 D . 石油
6、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 D .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滴加液体   C . 加热蒸发 D . 测定溶液pH
8、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食盐作为咸味剂 B . 食醋作为酸味剂 C . 甲醛作为防腐剂 D . 小苏打作为膨松剂
9、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
A . 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 . 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C . 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 .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10、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离空气得到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 . 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四 C .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 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11、如图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⑤① B . 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边,应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C . 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5g氯化钠,量取100mL水 D . 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B . 钛合金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C . 铅是制作铅笔芯的主要材料 D . 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13、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杨梅pH=2.5 B . 苹果pH=4.1 C . 菠萝pH=5.1 D . 柿子pH=8.5
14、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 B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4 C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 . 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15、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检验某气体为CO2

鉴别硫酸钾和硝酸铵两种化肥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方案一

用磁铁吸引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看外观

加紫色石蕊试液

方案二

加稀盐酸

加澄清石灰水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加入稀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16、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铜火锅 B . 紫砂壶 C . 木桶 D . 手机塑料外套
17、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值为8 B .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 .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 .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8、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 .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 .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 .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二、填空与简答(共8小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②小苏打      

③三个乙醇分子      

④碱类物质含有的相同离子是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2)人体中含有50多种元素,幼儿及青少年若缺乏      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3)洗涤剂能够清除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3、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1)天然水多为硬水,生活中可通过      使其转化为软水.
(2)如图为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请列举一种预防水体污染的具体做法      
4、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如图A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序号).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      
(3)某兴趣小组欲探究Fe、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B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进行实验,如图C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烧杯乙中的溶质是      ,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图中A、B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O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      
(3)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是a、b、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4)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A.
(5)t2℃时,在90g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C为气体单质,则A的化学式为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C为可燃性气体化合物,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B、C分别为NaCl、NaNO3、Na2SO4三种溶液中的一种,则C是      溶液.
7、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2)B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3)C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的一个明显失误是      .其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8、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它的一种俗称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请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2)A、E装置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写出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列条件下,能够用该装置作发生装置的是(填编号)      

①液、液加热反应制气体                   ②固、固加热反应制气体

③固、液不加热反应制气体                 ④固、液加热反应制气体.

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      
(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最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OH

猜想Ⅲ: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Ⅱ不成立

②在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      

溶液变为红色

猜想Ⅲ成立

【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如图是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请回答:

(1)富马酸亚铁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2)若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      mg.
2、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