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3月月考)语文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叫(háo)    圈(yùn)      坦荡如(dǐ)      秀(qí) B . 那(chà)    奇(jué)      忍俊不(jīn)    死(pián) C . (ài)     妒(jì)      争斗艳(yán)     迸溅(bèng) D . 渎(xiè)    承(tiáo)    聒不舍(qiǎng)   胸(jī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丰腴    虬枝    鸟喙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B . 涟漪    谛听    秘诀    恹恹欲睡    漠不关心 C . 热忱    芥蒂    摒弃    纵横绝荡    旁逸斜出 D . 和睦    缥缈    豁达    迥然不同    发愤忘食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精益求精体现了南中人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法宝利器。 B . 扬州“汽车下乡”活动为各县市的农民展示了各种款式的汽车,真让农民见异思迁 C . 在净土寺广场上,一条小狗的精彩表演让所有在场的市民忍俊不禁 D . 勤奋进取是我们九年级学子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不二法门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B .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C .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D . 通过采取机动车“限行分流”等措施,使蝶园路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马说》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这篇文章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遭受屈辱,比喻奇才异能之士沉沦下僚,慨叹封建统治者不能加以识别和任用。 B .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郭沫若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C . 《敬业与乐业》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D . 《海燕》和《白杨礼赞》这两篇散文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高尔基借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者;茅盾借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面上空,一驾“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

②这就是赤潮现象。

③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

④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

⑤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A . ④①③②⑤ B . ②⑤④①③ C . ①④③②⑤ D . ②④①③⑤

二、书写(共1小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面对着早已枯jí      的千年银杏树,我zhù      立许久,思索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我们真的该拥有宽广的胸襟,做到心无旁wù       , 做事情不再niān      轻怕重,让自己的生活永远充满激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三、默写(共1小题)

1、默写。

(1)      ,相伴过年华。(《迎燕》)

(2)      ,高斋闻雁来。(《闻雁》)

(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白杨礼赞》)

(4)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敬业与乐业》)

(5)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纪念白求恩》)

(6)苔痕上阶绿,      。(《陋室铭》)

(7)《池鹤》中的“            ”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四、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八(1)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关于“鸟”的专刊。请根据以下要求答题。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专刊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6个字以内)。

(2)本专刊你准备拟订哪几个栏目(请至少写出二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3)鸟类是人类的导师、朋友,请举一举鸟类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至少两条)

五、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宋]苏轼的《梅花》一诗,完成小题。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1)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画面。

(2)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

(3)这首诗借梅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牲畜的草。求:寻找,寻求。④烦御:烦劳驾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骀(tái):劣马。⑧试:试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      

死于槽枥之间                 ④尽其以求而试之耳      

(2)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2)
A . 之不以其道           不屡 , 不烦御 B . 之不能尽其材         其所以饮水 C . 伯乐不常有           不舍昼夜追之 D . 真不知马也           在当所能而已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微笑是一种生活态度

漠北

      ①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②心里有阳光的人,就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③在受到别人的曲解后,微笑的力量会更大。因为微笑会震撼对方的心灵,显露出来的豁达气度让对方觉得自己渺小、丑陋。当年,有人处处说爱因斯坦的理论错了,并且说有一百位科学家联合作证。爱因斯坦知道了这件事,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一百位?要这么多人?只要证明我真的错了,一个人出面便行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那些人却败给了一个微笑。

      ④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谁不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微笑能给自己一种信心,也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潜能。微笑是朋友间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令彼此之间倍感温暖。

      ⑤微笑是一种修养,且是一种很深厚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下面画线句子的理解。

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 , 谁不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丁立梅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来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附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觅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张开双臂,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啊,大花鸡!”惹得我们笑弯了腰,有同学老气横秋地点头说:“我们老师,像个孩子。”

       他真的做了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第一天上课,他站讲台上半天没说话,拿他小鹿似的眼睛,看我们。我们也仰了头对着他看,彼此笑眯眯的。后来,他一脸深情地说:“你们长得真可爱,真的。我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共同来把语文学好,你们一定要当我是朋友哦。”他的这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我们的距离,全班学生的热血,在那一刻沸腾起来。

       他的课,上得丰富多彩。一个个汉字,在他嘴里,都成了妙不可言的音符。我们入迷地听他解读课文,争相回答他提的问题。不管我们如何作答,他一律微笑着说: “真聪明,老师咋没想到这么答呢?”有时我们回答得太离谱了,他也佯装要惩罚我们,结果是,罚我们唱歌给他听。于是教室里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时上语文课,在我们,是期盼,是幸福,是享受。

       他还引导我们阅读。当时乡下学校,课外书极其匮乏,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回很多的书,诸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之类的。他说:“只有不停地阅读,人才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我至今还保留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春天的时候,他领我们去看桃花。他说:“大自然是用来欣赏的,不欣赏,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哄一声笑开了,跟着他蹦蹦跳跳走进大自然。花树下,他和我们站在一起,笑得面若桃花。他说:“永远这样,多好啊。”周围的农人,都看稀奇似的,停下来看我们。我们成了风景,这让我们备感骄傲。

       我们爱他的方式,很简单,却倾尽我们所能:掐一把野地里的花儿,插进他办公桌的玻璃瓶里;送上自家烙的饼,自家包的粽子,悄悄放在他的宿合门口。他总是笑问:“谁又做好事了?谁?”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我们念初二的时候,他生了一场病,回城养病,一走两个星期。真想他呀,班上的女生,守在校门口,频频西望——那是他回家的方向。被人发现了,却假装说:“啊,我们在看太阳落山呢。”

       是啊,太阳又落山了,他还没有回来。心里的失望,一波又一波的。那些日子,我们的课,上得无精打采。

       他病好后回来,讲台上堆满了送他的礼物,野花自不必说,一束又一束的。还有我们舍不得吃的糖果和自制的贺卡。他也给我们带了礼物,一人一块巧克力。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

       他的母亲千方百计把他往城里调。他是独子,拗不过母亲。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们会有重逢的那一天的。”他走的时候,全班同学哭得很伤心。他也哭了。

       多年后,遇见他,他早已不做老师了,眼神已不复清澈。提起当年的学生,却如数家珍般的,一个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如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

(1)在文章前半部分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老师生病之前用心教育我们的几个生活片段。请概括一下,填在下面横线上。

①第一天上课,他用真诚友善的表情和开场白,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2)第八段画线句用了比喻手法,请写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并赏析这一比喻的妙处。

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3)第十一段“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请你揣摩老师此时的心理。

(4)文章开头和结尾为什么两次写到老师的眼神?

(5)读完全文,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 “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的理解。

八、命题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堂效率检测(3月月考)语文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