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20小题)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①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②美国开始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 ③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 ④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美苏争霸格局形成于20世纪的

A . 40年代初期 B . 50年代初期 C . 50年代后期 D . 60年代初期
3、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 .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 . 第三世界的兴起 D .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4、提出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的美国总统是

A . 艾森豪威尔 B . 肯尼迪 C . 尼克松 D . 里根
5、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重新阐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与其全球盟国是伙伴关系,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这表明美国

A . 不再主导资本主义世界 B . 放弃与苏联争霸 C . 全球战略逐渐收缩 D . 军费骤减,经济腾飞
6、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对苏战略上看,最主要目的是

A . 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B . 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 C . 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 D . 大幅度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
7、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态势是

A . 势均力敌,处于僵持状态 B . 势均力敌,互取“守势” C . 苏取攻势,美取“守势” D . 美取攻势,苏取“守势”
8、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 .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 . 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 . 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 . 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9、勃列日涅夫在执政前期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A . 成为超级大国 B . 增强综合国力 C . 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 . 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0、促使美苏对外争霸发生攻守势头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 . 与中国关系如何 B . 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 . 第三世界的兴起 D . 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11、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 . 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 B . 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 . 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 D . 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
12、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 . 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 . 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 . 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 . 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13、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体现了

A . 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抗 B . 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C . 德意志民族的分歧 D . 东西德国的正式分裂
14、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B . 东德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C . 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D . 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
15、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肯尼迪曾经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战中修筑柏林墙是为了对付希特勒法西斯

②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性建筑

③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和自由往来

④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标志雅尔塔体系彻底完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6、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对于柏林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柏林墙的修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柏林人民的安全 B . 柏林墙出现反映了世界的两极格局 C . 柏林墙的修建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 D . 柏林墙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防止外国间谍人员潜入
17、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朝鲜战争 B . “柏林墙”事件 C . 越南战争 D . “古巴导弹危机”
18、1968年夏,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规定,签约的国家不得向非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禁止签约的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至1970年3月,已有47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这一条约在当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包括

A . 消除了核战争的危险 B . 缓解了冷战所造成的国际紧张局势 C . 消弭了美苏间的分歧 D . 有效地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19、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 . 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 . 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 . 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 . 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20、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是(     )


A . 美苏关系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 . 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 . 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 . 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2、材料一  在1955年以前,由于核武器技术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加上当时裂变材料生产能力有限,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增长比较缓慢,数量较少,品种也仅限于核航弹和战术核武器。与美国一样,这一时期,苏联的基本目标首先是打破美国对原子弹氢弹的垄断地位,在此基础上开始少量制造和装备核武器,核力量发展属于初创时期。

材料二  经过秘密谈判1963年7月,美、苏、英三国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简称《部分核禁试条约》)。事实上,美苏两国在此前所进行的数百次大气层和水下核试验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地下核试验技术,大气层和水下核试验对于两国发展核武器的意义已经不大,而对于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法两国来说,大气核试验则是难以逾越的一个重要技术发展阶段。

——段占元等《美苏核对抗的历史分析与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概括1955年前美苏核对抗的特点,分析当时制约核对抗的因素有哪些?


(2)谈谈你对美苏签署《部分核禁试条约》的认识。


3、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71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正式出版,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采取了哪些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产生了什么结果?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利益有关。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法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杜鲁门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阿德莱·斯蒂文森(1961年5月)

材料二 1961年初,“东方号”飞船的总设计师曾经向科罗廖夫指出,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安全指数目前只能达到50%,但科罗廖夫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必须领先美国人数周,进行第七次“东方号”载人飞船发射。……据专家估算,苏联把国民经济的一半到三分之二投入国防科研生产,苏联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是搞“象牙塔”,用国民经济填“无底洞”。

——摘编自《文汇报》

(1)材料一中“新的恐惧的阴影”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有哪些具体变现?

(2)请对材料二中的现象进行评价。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