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南省凤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问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

A .   黄浦江上建新桥 B . 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 . 粉碎林彪集团 D . 粉碎“四人帮”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民族平等 B . 民族团结 C . 各民族共同发展 D . 民族区域自治
3、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农业合作化 C . 手工业合作化 D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4、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    )上。

A . 中共“七大”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八大”
5、下图反映的是六十多年前让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时刻。这一时刻是(    )

A . 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B . 政协会议召开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庆祝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6、历史课上,小华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回答错误的是(    )

A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 结束了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C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 D . 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7、下列诗句,描写了抗美援朝的是(    )

A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D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8、你认为我们历史课本中所指的“最可爱的人”不包括下列哪一人物?(    )

A . 黄继光 B . 邱少云 C . 毛岸英 D . 董存瑞
9、“父亲带回一个全家兴奋不已的消息,我们从地主家分得了四亩水田、一些农具和两间房屋……”。这段回忆记录的事件是(    )

A . 成立了新中国 B . 进行了土地改革 C . 加入了人民公社 D .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1954年9月的一天,人民大会堂里气氛热烈,人民代表正在就即将颁布的宪法草案进行修改和讨论,你认为这应该是哪次会议中的一幕(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中共八大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它走的道路是(    )

A . 移资海外 B . 公私合营 C . 股票上市 D . 独立经营
12、我国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发展(    )

A . 农业 B . 轻工业 C . 重工业 D . 交通运输业
13、不同时代的口号可以解读历史。下图中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

A . 建国初期,经济发展 B . 土地改革,国家稳定 C . 飞速跃进,信心膨胀 D . 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14、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 . 厦门 B . 深圳 C . 珠海 D . 汕头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    )

A . 经济建设 B . 坚持改革开放 C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 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二、列举题(共3小题)

1、列举建国初期为巩固新中国而进行的两项重大斗争。

2、举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三个重大成就。

3、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成就。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请写出与下列内容相对应的信息。

(1)全国大陆基本统一——      

(2)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3)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5)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      

四、综合题(共4小题)

1、下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依次写出图中人物的名字。

(2)他们身上体现出哪些高尚的精神品质?

(3)从他们身上获得的精神力量,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拥护这个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走进新时代》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指谁?哪一次会议的召开给中国带来了“春天”?它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描绘的是哪位伟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二中“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指谁?形成以他为中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哪次会议?歌词中的“旗帜”指什么?

(4)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和建设成就中,你有什么感受?

4、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请结合图示信息,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工业起步——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伟大转折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中必须包含反映上述探索过程的史实各一例,并谈谈你从这一过程中得到的启示。(3)表述成文,史实准确,字数不少于6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凤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问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