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9小题)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
A . 毛泽东 B . 朱德 C . 周恩来 D . 刘少奇
2、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

①百家争鸣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3、按照党的“十三大”部署,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A .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 . 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4、下列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变化的是(    )

①不可同日而语  ②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翻天覆地  ④闭门造车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5、今年(2017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

A . 60周年 B . 58周年 C . 62周年 D . 66周年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民国约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共同纲领》
7、某历史兴趣小组要了解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所搜集的资料中应该不包括(    )

A . 彭德怀 B . 董存瑞 C . 黄继光 D . 邱少云
8、“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

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9、下列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    )

A . 青藏公路 B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 武汉长江大桥 D .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10、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是在(    )

A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时 C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 D . 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时
11、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下列哪一项是他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    )

A . “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 .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2、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 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B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D . 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13、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 . 解放战争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 “三大改造”完成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

A . 开展土地改革 B . 发展社会生产力 C . 进行文化大革命 D . 进行大跃进运动
1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等标语和口号,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 生物工程技术的成就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大跃进”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17、“停课闹革命”、“大串联”、“上山下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 B . “大跃进”运动 C . 严重的经济困难 D . “文化大革命”
18、学生在学习“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准备请本校有亲身经历的一位教师做专题讲座。根据下面四位教师的出生年代,你认为最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

A . 张老师-1949年 B . 王老师-1986年 C . 李老师-19 70年 D . 赵老师-19 78年
1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 林彪集团被粉碎 B . 毛泽东逝世 C . “四人帮”被粉碎 D . 真理标准的讨论
20、下面属于“文化大革命”中广大人民群众对错误进行抵制和斗争的事件是(    )

①“一月风暴”②“二月抗争”③林彪等人出逃机毁人亡④“四五运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21、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③④①
2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 决定拨乱反正,解决冤假错案 B .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在(    )

A . 中共“八大”之后 B . “十年文革”结束之初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D .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建立之后
24、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首先开始改革的是(    )

A . 国有企业 B . 农村 C . 城市 D . 乡镇企业
25、下列词语在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们语言中的是(    )

①上山下乡  ②互联网  ③下海  ④WTO⑤APEC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的经济改革最先开始于沿海地区 B . 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C . 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建立经济特区 D .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7、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中与其他三个不在同一个省的是(    )

A . 深圳 B . 珠海 C . 汕头 D . 厦门
28、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主要“特”在(    )

A . 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体制 B . 社会制度 C . 外交政策 D . 政治制度
29、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理论创新,它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四大 C . 中共十五大 D . 中共十六大
30、2005年6月19日建成的大包干纪念馆开馆仪式应在(    )

A . 北京市 B . 深圳市 C . 安徽风阳小岗村 D . 河南遂平
31、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B . 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C . 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D . 两次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坚持
32、下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的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A章。这次会议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中共八大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遵义会议
3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

A . 中共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五大
3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的改革是实行(    )

A .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B .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把土地分给农民 C . 自愿互助,走合作化道路 D .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5、“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中的“春天”的含义是(    )

A . 改革开放 B . 科教兴国 C . “文革”结束 D . 包产到户
36、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③
3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开放城市 C .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内地
38、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A .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 毛泽东思想 C . 邓小平理论 D . “三个代表”思想
39、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A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坚持改革开放 C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 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为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2)为大庆油田的建设做出贡献,被誉为“铁人”:      

(3)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2、在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建国后我国农村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请回答:

(1)1950年—1952年,我国在农村开展了什么运动?

(2)1953年—1956年,国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运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改革中实行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4)通过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认为是“进京赶考”。他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2)为改变上述现象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3)归纳1950年到1957年的史实,说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进京以后,“考试”是否及格了?

4、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位外国学者说:“20世纪的中国从1978年开始”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 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这一年,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材料三:

(1)材料一中“1978年”我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对内改革的两大领域分别是什么?并指出这两大领域改革的共同本质。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开放格局有什么根本区别?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