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四中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

1、作为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应该(  )

①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严格要求自己,对可能对他人、社会不利的行为坚决不去做

③遇到困难的话,逃之夭夭

④做错事勇于承认错误,承担后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2015年10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成立了国内首家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为一体的“综合审判庭”。“综合审判庭”的成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 家庭保护 B . 学校保护       C . 社会保护 D . 司法保护
3、浙江杭州市武女士带着上八年级的女儿在回家的路上,遭遇歹徒持刀抢劫,母女用唇语暗号成功脱险,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 . 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 . 要避免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 . 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   D . 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下列做法中能体现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进行特殊保护的是(    )

①学校门口禁止停放任何机动车辆           ②学校定期举行紧急疏散演练

③学校周边摆设很多零食摊位                   ④在学校设立“校园警务室”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指(    )

A . 青少年 B . 未满15周岁的我国公民 C . 未满16周岁的我国公民 D . 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6、如图漫画《观后“敢”》的寓意主要是告诉我们(    )

A . 未成年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成年人强 B . 经受不住诱惑的人,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 . 青少年学生要重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 D . 必须采取措施优化未成年学生的成长环境
7、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中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守则浓缩为9大准则,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这一条款。对此举理解正确的有(    )

①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②是全面推进法治进校园的具体体现

③更好地体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④将削弱未成年人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8、漫画中家长的行为(    )

A . 对孩子尽到了家庭保护的职责 B . 侵犯了孩子学习的权利 C . 是不关心孩子学习的表现 D . 与老师的要求相违背,是错误的
9、

假如你是图中的被抢者,你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 稳住歹徒,巧妙周旋 B . 不顾一切,以死相拼 C . 沉着冷静,想法求救 D . 讲究智斗,避免伤亡
10、下列不是属于法律服务机构的是(    )

A . 律师事务所 B . 法律援助中心 C . 法律服务所 D . 村委会
11、小英的父亲以家里无钱供其读书为借口,让正在读七年级的小英辍学在家做家务,小英到当地妇联反映了情况,妇联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说明教育工作,小英的父亲最终同意了让小英继续上学。这表明(    )

A . 小英通过非诉讼手段,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B . 妇联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唯一机构 C . 小英通过诉讼手段,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D . 小英可以到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来解决自己的上学问题
12、下列对犯罪认识正确的是(    )

①犯罪侵害了他人,给他人及其家庭带来无尽的伤痛     
②犯罪对自己没伤害

③犯罪会断送自己的前程                                                     
④未成年人自身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漠是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3、下列属于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的有(    )

①打架斗殴   ②吸毒、注射毒品     ③多次偷盗   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4、下列说法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5、张某起初因为小偷小摸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不思悔改,后因持刀抢劫,致人重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这一案例说明了(    )

A .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没有严格界限 C . 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成犯罪行为 D . 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古语告诫我们(    )

A . 犯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要重视防微杜渐 B . 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什么区别 C . 只要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一定会发展成犯罪 D . 有一般违法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关系
17、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这一案例说明(    )

A . 有不良行为若不加以改正,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 B . 王某持刀抢劫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 . 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 D . 王某偷同学的小额钱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18、谁对我负责?对这一回答正确的是(    )

A . 自己对自己负责 B . 组长对自己负责 C . 父母对我负责 D . 老师对我负责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有行为就有责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B . 要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C . 只有对自己、对他人负责才能承担起社会进步的责任 D . 自己对自己负责是自负的表现
20、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表现在(     )

A . 行为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选择 B . 行为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及时调控 C . 行为后对行为进行自省和自我承担责任 D . 行为的全过程
21、你应该按时到校,努力学习;你应该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你应该爱护环境,节约水电……这说明(    )

①责任靠强制产生     ②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责任

③责任和角色同在     ④角色发生变化,责任不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22、每个都有自己的责任。所谓责任就是(    )

①法律要求做的事     ②一个人应该做的事

③道德要求做的事     ④一个人分内的事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23、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权利给予明确规定并进行特殊保护,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来看,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    )

①年龄小,发育不成熟        ②家庭,学校教育存在失误

③社会风气不好                    ④权利更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③
24、湖南省一某市一个人6岁女孩由于受到虐待,多次跳楼自然未遂,最后不堪心爱继父的打骂,罚跪,挨冻受饿,终于在一次跳楼中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

①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②青少年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③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还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④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⑤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⑤
25、下列关于行为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B . 有了积极的行为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C . 社会注重的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过程 D . 行为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26、同样面对老师批评,小强觉得这是老师故意找茬,于是和老师对着干,上课不认真听讲,成绩越来越差。小雨却知错就改,发奋努力,成绩循序渐进。这说明(    )

①老师不应该批评学生                    ②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③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④明辨是非善恶对我们很重要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二、材料题(共4小题)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离乡外出打工,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乡原籍,日常生活学习主要由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各项权利亟待有效保障。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对未成年人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特殊保护?

(2)为什么要关爱保护留守儿童?

(3)国家对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什么?

(4)面对父母的远离,在校读书的留守儿童自身应该怎么办?

2、学生丁某读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上八年级后,他仍沉迷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同学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九年级上学期他结识了一些网上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惹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儿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丁某因此受到刑罚处罚。

(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丁某从违纪到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3、2001年至2003年,陕西省西安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青少年(14至25周岁)犯罪嫌疑人1838人(其中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505人),占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总数4878人的43.5%.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接近50%,且犯罪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而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结合材料谈谈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

(2)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3)从自己做起,说说如何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4、阅读材料:

材料一:晓彬对“110”感到好奇,经常编造事故,拨打报警电话,看到警察匆匆而来,又无功而返,觉得十分好玩。虽经多次劝阻,但他仍然我行我素,当他第九次拨打报警电话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法律的制裁。

材料二:小浩有一天在家里写作业,听到楼道里传来邻居的尖叫声。他发现是一男青年正拿着一把尖刀逼着邻居家的阿姨,见此情景,他快速跑到楼下,大声呼救,男青年企图逃跑,被赶来的群众制服,扭送到派出所。

请回答:

请从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谈谈两段材料告诉我们的道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四中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