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蜡烛》同步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4小题)
方场上( )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 )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 )地朝他们深深一鞠躬;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她一直舍不得用,——()到今天。
老妇人( )在那坑里,用手掌( )出 那些水。( )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到底,她把坑里的水全( )干了。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 )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 )走。
惴 揣
竭 渴
障 嶂
拂 晓 地窖 瓦砾 匍 匐 腋 窝
偷xí píng 障jū 躬 肃mù 颤wēi wēi
①这时候不毕去搬回契柯拉耶夫的尸首,等明天攻下桥后在埋葬他吧。
②一棵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老妇人被这一振,耳朵也聋了。
③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废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以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
④佛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站领了那座桥。
永垂不朽: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天快亮的时候。
恭敬庄严地站着。
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 (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蜡烛”的象征意义 。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其中“火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二、阅读(共2小题)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朝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老妇人当时的内心活动,并把它描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