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冲刺题二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5小题)
①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的一切收入都必须交税
②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③税收具有固定性,该谁交和交多少是不会变的
④劳务所得税起征点多年不改,不利于社会公平
①体察民情、以身作则、立党为公
②不求利益、攻坚克难、善谋勇为
③深入群众、奋发进取、主动作为
④恪尽职守、不计得失、敢于担当
①明白时间静止的意义能让我们感知亲情的幸福和芬芳
②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一切皆变,只能在回味中流泪
③时间的长短有无完全由我们自己随意控制
④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
①提高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②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
③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和个人交易成本
④提升经济活动的便利性和人民币外汇交易能力
①为决策机关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前提
②保障了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③是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④调动了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①现代媒体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②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助推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
④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①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是多样的,因人而异
③是具体的,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④是变化的,因时而异
①价格变动会调节房地产市场生产要素的投入
②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要求
③市场调节存在弊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
④人为炒房会改变市场供求关系,推动房价高涨
①优秀的文化作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②文化创作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③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①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高
②劳动消耗多决定其价格高
③供给量有限导致了其价格高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了其价格高
①分析中美关系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中美之间的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中美矛盾的关键
④分析中美关系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①消费者要树立正确消费观,谨防消费陷阱
②消费者要坚持适度消费,有计划进行消费
③创业者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灵活就业
④创业者要综合考虑市场状况,不盲目投资
①来自于西部各族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③相互吸收,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
④能够集中反映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①只有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才能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具体问题
①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③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④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①提高失业保险率,推行延迟退休
②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
③对大学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开通工商登记“绿色通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④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③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④我国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
①我国政府为公民投诉提供便利 ②公民应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库
③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④公民网上投诉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①优秀作品是心灵的营养品,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充盈
②文学陶冶性情,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生,读书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活力和人生的高度
④朗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要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必须借助于实践 ④人类在实践中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发展
①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认识世界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④系统优化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①正确的意识能够改变客观事物
②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③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海嘎村制定本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前提
①收入水平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前提
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提高幸福感的基础
③转变消费观念是提高幸福感的关键
④财富观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二、非选择题。(共5题) (共5小题)
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16年9月11日-14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被赋予推动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使命。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更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相互支持。打造好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可促进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实现,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建设,对世界经济增长将做出重要贡献。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从80亿美元增长到4722亿美元,增长近60倍,年均增长率18.5%。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重要投资来源地,也是中国在国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中国企业在东盟8个国家设立了26个具有境外经贸合作区性质的项目,引入超过300家中资企业入区,已累计投资17.7亿美元,实现产值90.2亿美元,成为中国—东盟互利合作的新高地。
材料一: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材料二:“合则强,孤则弱。”2013年,中国以贯通古今的战略眼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当下,“一带一路”又将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互连接在一起。这条从历史深处里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并参与。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开业,57国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共享经济的理念起源于2008年的美国硅谷,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整合线下的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2016年被称为“共享单车元年”,以OFO、摩拜单车为首的创业公司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和资本青睐。经过近一年的搏杀,2017年,共享单车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北京市副市长程红说,“以前老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公共汽车怎么也延伸不了,政府配置的自行车推广缓慢。现在共享单车来了,老百姓出行很方便。这就是模式创新,用市场的办法解决了政府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负面问题。据调查发现,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较为严重,有扔倒在路边、停放到楼道内、占用盲道、占用公共自行车车桩位置等。此外,诸如硬件损坏、二维码损毁、车胎损坏、刹车失灵、链条坏了等现象也较为常见。18.34%的消费者遇到过车辆硬件损坏的问题,11.99%遇到过车辆被上私锁,10.38%遇到过二维码被涂鸦的问题。
2017年中国社会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家竞争力从依靠自然资源,到依靠制度,正逐步转向依靠文明。
不讲卫生、随处乱扔垃圾,公共场所不遵礼仪、大声喧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外出旅游乱涂乱画,过度维权……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既影响了他人的利益,也给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抹了黑。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为社会的进步状态,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照着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方式,善良、诚信、知礼、守法……都是其应有之义。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起点,整治不文明行为需要政府部门主导,也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做文明人。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根除不文明行为。
全面推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是形势所趋!
2016年1月1日,“国家版”《居住证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我国彻底告别“暂住证”时代。为实施居住证制度,截至2016年10月11日,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
《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在全国建立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居住证暂行条例》还明确了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的通道。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其中,六大服务分别为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七项便利分别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国家规定的其他便利。
居住证持有人可以享受接近居住地户籍居民的福利和待遇。
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