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训练(共19小题)

1、给下列字注音。

          湍           涧           曦      

              啸                溯           漱      

            襄           奔           属      

2、填空。

a《三峡》选自《      》,三峡是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

b《三峡》的作者是      ,字            (朝代)      学家。

3、默写

a《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b故渔者歌曰:“            。”

4、区别下列加线字的古义和今义。

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原因是什么。

6、请结合课文《三峡》,说说作者抓住三峡夏季和秋季的哪些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7、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样的诗句,让人感觉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8、文中写景动静结合、张弛相间,可称妙笔生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9、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10、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郦道元的《三峡》中都引用了猿猴的叫声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简析二者感情色彩是否相同?

1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于/夏水襄陵 B . 绝巘  /多生怪柏 C . 虽/乘奔御风 D . 常有高/猿长啸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蔽日(隐瞒) B . 多趣味(确实) C . 绝多生怪柏(山峰) D . 哀转久(消失)
1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湍绿潭                 可以调 B . 清荣峻茂。多趣味         家富马,其子好骑 C . 空谷传响,哀转久         夜久语声 , 如闻泣幽咽 D . 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予作文以记之
14、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冬时,则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之:时态助词,相当于“的”,用于“春冬”和“时(时候)”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B . 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C . 盖简桃核修狭为之。者:……的(事物,这里指修长的桃核) D . 飞漱间。其:代词,它,指山峰。
15、对下面的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 回清倒影     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B . 良多趣味     实在是趣味无穷。 C . 虽乘奔御风    即使是奔跑,驾着疾风。    D . 哀转久绝    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16、对《三峡》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B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峡水流速度之快。 C . 选文的第四段描写了春季三峡的凄清悲凉。 D . 文字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7、下列对文章《三峡》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作者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 . 第三段写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 . 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清。 D . 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 . 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 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 .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9、对课文《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二、课内阅读(共1小题)

1、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略无             夏水      

不以            属凄异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 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 . 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水经注》是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山峡之水是描写对象,但作者为什么先从三峡的山的写起?

(5)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