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学校开展的下列活动,不符合“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是(   )
A . 栽花护绿,与植物交朋友 B . 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 . 焚烧垃圾,净化校园环境 D . 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通电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 . 澄清的河水是纯净物 C . 水结冰属于化学变化 D . 淡水资源丰富不需节约
3、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C . 原子和离子不能相互转化 D .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测定溶液酸碱度 B . 氧气验满 C . 熄灭酒精灯   D . 倾倒液体
5、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B .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 . 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 . 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可停止加热
6、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成的两种物质都属于单质 B .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 .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酚酞试液遇到白醋不变色 B . 石灰水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 . 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8、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物质与氧气接触就一定能燃烧

②所有的爆炸都是由燃料引起的

B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铅

C

①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清洗油污

②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异味

D

①缺碘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霉变的谷物晾晒后可以食用

A . A、   B . B、    C . C、   D . D、
9、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青蒿素中含有42个原子 B . 青蒿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C . 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青蒿素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10、A、B、C、D四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围标出),它们均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氧化物,C为碱、D由两种元素组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A的化学式为CaCO3 B . D物质不属于盐 C . 表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 . B→C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请选用下列物质的字母编号填空:

A.氮气;B.干冰;C.蛋白质;D.小苏打;E.聚乙烯.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可用于包装食品的合成材料是      
(3)可用作灯泡填充气的是      
(4)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是      
(5)鸡蛋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是      
(2)米汤遇碘水变蓝,说明米汤中含有      ,食用后成为人体提供能量.
(3)铁制品生锈是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成分复杂,主要是      (等化学式),工业上常用盐酸除去铁锈.
(4)银锌纽扣电池放电时,      能转化为电能,主要发生的反应为:Zn+Ag2O+H2O═Zn(OH)2+2Ag,反应前后锌元素的化合价由零价变为      价.
3、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油、纯碱、高锰酸钾等物质,分别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2)农业上常配制一定质量 分数的硝酸钾溶液进行无土栽培,硝酸钾属于化肥中的      肥,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溶液导电性实验,发现食盐溶于水后能导电,原因是食盐溶于水生成了自由移动的Cl      (填离子符号)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和②的名称:①是      ,②是      
(2)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该发生装置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的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3)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则二氧化锰的      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结束后,欲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需要进行溶解、      洗涤、干燥等操作.
(4)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穿有两端开口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P处,装置如图2所示.

①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应保证装置有良好的气密性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2、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试管中有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

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

小华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华的猜想,理由是      

小宇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小彤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

氯化镁固体

      (选填“溶解”或“不溶解”)

 小宇猜想错误

②取适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


      (选填“有”或“没有”)气泡冒出

小彤猜想错误

基于以上探究与分析,原有猜想均遭到了否定.

【查阅资料】

HCl+AgNO3═HNO3+AgCl↓,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2】

他们又另取灰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      气体.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      色.

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得知,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据文献介绍,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Mgx(OH)yClz•mH2O(其中2x﹣y﹣z=0,0≤m≤6).

【反思拓展】

①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镁条的用量宜少不宜多.

②铁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的现象也不相同,据此推测出铁的活性比铜      .还可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来确定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某兴趣小组用熟石灰中和实验室用含有硫酸的废水,向100g该废水样品中加入7.4g熟石灰,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的其它物质不参与反应).
(1)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Ca(OH)2═CaSO4+      
(2)计算该废水中H2SO4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