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年级:中考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 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 . 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 . 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 D . 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2、《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 . 维护国家统一 B . 强化君主专制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实现权力制衡
3、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 . 赔款2100万银元 B .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 .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 .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4、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

A . 师夷长技 B . 维新变法 C . 民主革命 D . 民主科学
5、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

A . 南昌起义时 B . 九一八事变前 C . 秋收起义中 D . 七七事变后
6、

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 . “一五”计划实施 B . “大跃进”运动开展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 . 工业化基本实现
7、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

A . 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 . 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 . 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 . 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8、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

A .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 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 . 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9、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这个家庭可以投( )

A . 1票 B . 2票 C . 3票 D . 4票
10、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人性的复苏 B . 理性的胜利 C . 教权的退场 D . 君权的消亡
1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

A . 殖民扩张的进行 B . 蒸汽动力的应用 C . 石油工业的发达 D . 汽车的广泛使用
12、

下面为某校初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 .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 . 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D .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3、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已经首次探测到了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早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论证了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密切关系,这个理论被称为( )

A . 万有引力定律 B . 相对论 C . 进化论 D . 运动三定律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    料

推    论

正确与否

(1)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

代的发展,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科举制度相对公正公开,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人。


(2)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

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

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法律的进步性是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3)

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一次有关中西餐的民意测验中,爱吃西餐和中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被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

当时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



(4)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于国王权利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5)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6)

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

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

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

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

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


“马歇尔计划”出台的

目的是扶持西欧国家和

遏制苏联。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78年底,某村的几个老农商量说:“只有分田到户才能吃饱肚子。”队长严峻昌当时想:管它倒霉不倒霉,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就行。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满意了,做饱死鬼强过做个饿死鬼。”最后就把村里的田地分到每一户农民家里。

(1)上述情境中“分田到户”,是我国后来在农村逐步实行的什么制度?

(2)这个制度最早在哪两个省开始实施的?

(3)这个制度对中国农村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2、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8.21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27.15

9564

增幅(%)

330.08

367.25

49.09

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列宁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此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