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 壮族 B . 满族 C . 回族 D . 白族
2、《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3、“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C . 土尔扈特部回归 D . 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 . 释迦牟尼 B . 鉴真 C . 玄奘 D . 郦道元
5、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

A . 帝国中兴 B . 短暂繁荣               C . 盛世危机 D . 政权并立
6、“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 .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 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 .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7、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8、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政治统治开明 C . 城市经济活跃 D . 民族融合加强
9、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隋朝的统治类似于(    )

A . 夏朝 B . 秦朝 C . 西汉 D . 唐朝
10、南水北调工程(如图)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京杭大运河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11、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下列帝王中,“以人为镜”多次采纳魏征忠言的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武则天
1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关于武则天的说法,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隋王朝 B . 首创科举制度 C .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 .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3、唐太宗时期,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

A . 太平公主 B . 金城公主 C . 王昭君 D . 文成公主
14、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5、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 B . C . D .
16、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 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 . 唐朝的开元通宝 C . 汉朝的五铢钱 D . 北宋的交子
17、穿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看耍杂踢球,厅说书唱曲,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    )

A . 交子 B . 瓦子 C . 市舶司 D . 会子
18、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19、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 . “麻沸散” B . 印刷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20、

在学习“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这一主题时,某同学制作了下列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A .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21、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

A . 小强和小华 B . 小华和小明 C . 小明和小强 D . 小明和小刚
22、

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军机处内景

A . 专制皇权 B . 监察权力 C . 丞相权力 D . 地方权力
23、在河北民歌《小放牛》中有这样的歌词“赵州桥什么人儿修”,对唱是“赵州桥鲁班爷爷修”,其实对唱并不符合历史.如果由你来对唱,歌词可以改为(    )

A .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修” B . “赵州桥唐朝工匠李春修” C . “赵州桥唐朝工匠李白修” D . “赵州桥宋朝工匠毕昇修”
24、在参观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副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

A . 《送子天王图》 B . 《洛神赋图》 C . 《步辇图》 D . 《清明上河图》
25、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是在(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图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鉴真的身份以及东渡日本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三,分析其中的原因。(答出2个要点)请谈谈你对唐朝和宋朝的对外关系的认识。

2、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观察此图,可以看出中国历史此时期是什么阶段特征。

(2)材料二:

朝代

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西汉

19.8%

80.2%

唐代

43.2%

56.8%

北宋

62.9%

37.1%

“苏湖熟,天下足”   ────  宋代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最终完成?依据材料二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材料三中的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材料中的“工匠”与“匠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3、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材料三: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1)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在其完善过程中有哪三个关键人物?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的行省有哪些职能?它的确立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