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B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有利于减少污染的是(   )
A . 直接焚烧秸秆 B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 . 不断提高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 . 工厂废水任意排放
2、鲤鱼焙面是豫菜名品,小麦粉是“焙面”的原料,其主要成分是(   )
A . 淀粉 B . 油脂 C . 维生素 D . 蛋白质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稀释浓硫酸 C . 过滤   D . 加热液体
4、下列过程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 . 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C . 用食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 D . 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5、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 . 隔绝空气 B . 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 . 清除可燃物 D . 降低酒精灯的温度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 . 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 . 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是2:1 D . 净化水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 单质:金刚石、水、液氧 B . 碱:烧碱、纯碱、氨水 C . 混合物:煤、石油、空气 D . 有机物:乙酸、乙醇、碳酸钙
9、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B . 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 . 600L氧气加压后可贮存在4L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D . 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数目均未改变
11、某物质4.6g与氧气反应,生成8.8g CO2和5.4g H2O.正确说法是(   )
A . 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11.2 g B . 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C . 生成CO2和H2O 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 .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2、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 , 依次通过以下操作将其除去: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④过滤  ⑤加适量的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其中操作③的作用是(   )
A . 只除Ca2+ B . 只除Mg2+ C . 除Ca2+ 和Mg2+ D . 除Ca2+ 和Ba2+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请从氮气、氢气、干冰、氯化钠和硫酸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气体是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3)可用作制氯气的原料是      
2、据图回答:氟、硒和碘元素中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已知氟元素、碘元素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五周期,则硒元素位于第      周期.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t2℃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填“>”、“<”或“=”)乙.

4、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的方法有      (写出一条即可).
5、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液氨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氧化物,且释放大量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      (写出一条即可).
6、A、B、C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三种物质均有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若C是单质,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三种物质均含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①若A是单质,则C的化学式为      

②若C是难溶性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A的化学式为      ;C→B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共4小题)

1、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 氯化钠溶液选种.
(1)在实验室,若要配制150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固体       g.
(2)若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6%,可能是哪些实验操作导致的.      (写出一条即可)
2、在实验室中,可选择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用A、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停止加热时,应如何操作?
(2)确定B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3、现有三种失去标签的氮肥,分别是碳酸氢铵、氯化铵和尿素[CO(NH22].
(1)三种氮肥的含氮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请设计实验鉴别这三种氮肥,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4、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灯泡里的灯丝用金属钨,利用了钨的哪些性质?
(2)用铝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如图所示,向固体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推测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成分,写一个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

1、酸和碱的知识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多数酸和碱有腐蚀性     d.酸和碱能与所有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为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某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某溶液后,红色消失变为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结束后,将得到的蓝色溶液和无色溶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请解释其原因?      

(3)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用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为证明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完全变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该样品,滴加足量的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样品未完全变质,仍含有氢氧化钠

(4)取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试计算蒸干该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4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B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