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二、填空题(共7小题)

①C+E=F+2A ②2B+E=D+2A ③F+2B=C↓+D.
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E .
三、实验题(共1小题)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设计了以下量气装置(已知:二氧化碳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为气体流动方向):你认为最合理的量气装置为
(填字母);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导管口应伸到量筒的 处(选填“b”或“c”);
③某同学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停止后,测得反应残留液的pH=3,然后往此溶液中逐滴滴加不饱和碳酸钠溶液,耗时120s.在滴加过程中,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出现不同现象的时间分别在第40s、第100s.请你:
a.写出最后所得溶液中物质的化学式 ;
b.在答题卡上,绘出滴加碳酸钠溶液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已知:饱和Na2CO3溶液的pH约为12,NaCl 和CaCl2溶液的pH均为7.
四、简答题(共2小题)
①引起爆炸的气体是什么?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②在实验室里,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什么?

【提出问题】
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颜色、状态 | 熔点/℃ | 着火点/℃ | 密度/g•cm﹣3 |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存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的缘故;
你还能做的猜想是 .
【交流与讨论】
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这个现象,大家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
①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更换为白磷,理由是 ;
②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
③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
为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所以乙同学的猜想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①左玻璃管上端的黄色固体主要成分可能是 ;
②左玻璃管下方的液体pH 7(填“=”、“<”或“>”),理由是 .
五、计算题(共2小题)
加入稀硫酸的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加入稀硫酸质量/g | 50 | 50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20 | 0.10 |
已知: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