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铸“五铢钱” ③修筑万里长城 ④颁布“推恩令”

①茶叶 ②象牙 ③丝绸 ④香料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




年次 | 八年课程规划 |
第一年 | 认字写字、浅解词句、讲解浅书 |
第二年 |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
第三年 | 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
第四年 |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
第五年 |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弧三角、练习译书 |
第六年 | 讲求机器、微机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
第七年 | 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
第八年 | 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
①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②它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首创的报纸 ③它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史料 ④它注重新闻真实性,注重反映社会生活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两宋时期,水稻栽培由粗放的直播法逐渐转变为移植法,改变了过去那种直接把稻种撒播在田里的做法。朱熹在《劝农文》中就曾提到:“拣选肥好田段,多用粪壤拌和种子,种出秧苗”;陆游也曾写下“浸种(育种)二月初,插秧四月中”的诗句。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①雕车(轿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 金翠耀目, 罗绮飘香……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②会寰(huán,广大地域)区之异味,悉在庖(páo, 厨房)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摘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
饮食 交通
“明朝把学校看做培植人才(政治上的人才),登庸(选拔)官吏的机关,而不视为提高文化,普及教育的工具……明朝的大学,名为国子监。太祖看国子监是极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国子监是明清时期教育的最高学府。请问明清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第二站:故宫博物院
该小组同学在故宫看到如上图所示的一排建筑,了解到在这里职守的清朝大臣最主要的职责是每天接受皇帝召见,听皇帝口授旨意,拟写谕旨,转发各地。由此你能判断出这排建筑是什么机构吗?它的设置体现了清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条约 | 内容 | 影响 |
《南京条约》 | 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 | A |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
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
《马关条约》 |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B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 ||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
《辛丑条约》 | 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军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 ||
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
清政府向各国认错致歉,并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
人物 | 主张 |
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 |
① | |
② |
→ → →
200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也为了让长征精神延续下去,央视名嘴崔永元发起了《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并在北京举行了誓师大会。 参与活动的刘欢说:“我小时候还感觉长征的精神离我很近,而现在的小孩们更多把它当作遥远的历史,已经很难体会到前辈们长征的精神了。” 李中权将军对参与活动的选手说:“我当年走长征时,真的是吃过草根、皮带,连塑料都吃过。你们走长征的条件和我们不一样了,你们重走长征是继承一种精神,我们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