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浙江省嘉兴市十校九年级下学期4月联合模拟语文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4小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míng)        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jiè)      。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灵魂;她把智慧勇气赐予我们,让我们从狭(ài)       的山谷走向广阔无垠的草原。

2、古诗文名句填空。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礼记·学记》)

③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李煜《相见欢》)

④晏殊《浣溪沙》中“            ”两句,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⑤英雄是什么?英雄就是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的大义凛然;英雄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的临危受命。

3、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小说往往围绕“变”来展开情节。如法国作家都德笔下的小弗朗士,从一个贪玩不懂事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有爱国情怀的少年;清朝      (作者)笔下的范进中举后,他的老丈人和邻居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水浒传》中的      (人物)经历了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拼王伦等事件后,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禁军教头变成了一个侠肝义胆的梁山英雄好汉。

(2)阅读《简·爱》中的两个片段,为什么第一个片段中简·爱如此依恋桑菲尔德庄园,而在第二个片段中,简·爱选择离开桑菲尔德庄园?请说说简·爱这个人物形象。

    ①仲夏的一天傍晚,我在花园里散步,以为不会被人发现,罗切斯特先生却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简,”当我们踏上小路时,他说,“夏天桑菲尔德是个愉快的地方,是吗?

     “是的,先生。”

     “你肯定有点依恋这所宅子了吧!”

     “说实话,我是很依恋它。”

    ②下午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我醒了。抬起头来,望望周围,看到西沉的太阳正照在墙上,我问自己:“该怎么办呢?”

我的心灵很快回答——“赶快离开桑菲尔德”——回答得那么快,那么惊人,使我赶忙掩住了自己的耳朵。

    我猛地站起来,拉开门闩,跨出门去。

4、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日,黛玉梳洗完了。 B . 两股战战,几欲先。        (那六兄弟)一齐吆喝道:“了这猴精也。” C . 燕雀知鸿鹄之志哉?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敢欺我耶!” D .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老督管又道:“耐他(杨志)一耐。”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现代文阅读

盛满旧时光的槐花饭

桔猪

    ①我打小就馋,个高体瘦。据姥姥说,每天就是摇晃着麻杆一样的四肢,五脊六兽地四处踅摸找好吃的。偷吃过大山楂丸、酵母片,还干嚼过板蓝根、麦乳精和奶粉。当然也用两天时间偷吃过一大盆山楂酱,那个见甜食就红眼的年龄,并不感觉难以下咽。

    ②住平房时,姥姥家门口有棵大槐树,很粗,一人抱不住。每年春夏之交,槐树花开,清香四溢,一串串悬在枝头煞是好看。不知道是不是记忆错位,总感觉小时候家门口那棵树开出的花,比现在看到的任何一棵都茂密,香气也更充溢。

    ③槐树花期大概有两周,但第二周花就老了,落在地上些许。想吃槐花饭,万万不能等到第二周,用来食用的槐花和蔬菜、肉食一样,以嫩为好。两节长竹竿相接,顶端再绑个铁丝做的钩子。上房,这次不是揭瓦,是勾槐花。房顶上的人拿钩子勾,战利品放进随身的袋子里,本着不糟蹋东西的原则,下面还有个人负责捡漏。有一回我捞到上房,勾的兴起,差点掉下去,当时表面若无其事,心里忽悠一下。搁现在这要掉下来,吃货的帽子摘不掉了,为口吃,差点把命搭上。

    ④槐花洗干净,配以水和面粉,搅拌均匀后上笼屉蒸熟。可以拌着油盐酱醋吃,但我们家通常是蒸熟后,再炒一下。这种烹饪方法做出来的食物,在山西方言里统称为“不烂子”,我老家临汾,属晋南,则管这饭吃叫“谷蕾”。槐花谷蕾炒着吃无疑更赞,油盐酱醋葱蒜的烟火气,槐花沁人心脾的香气,辣椒花椒若有似无的小小麻辣,这诸多味道叠加在一起,成为我脑子里每年春时的惦念。好花不常开,槐花谷蕾更不常在,这样的美味一年最多也就两顿,因为家里人多,顿顿吃槐花,估计会把树薅死。

    ⑤这棵槐树春天开花供尝鲜,夏天还肩负遮阴蔽日。暑假时我们常在树下写作业,下跳棋。那时夏天晚上睡觉不关窗,有风吹过时,槐树叶沙沙作响。槐树不能死,可还是差点死了。有次暴雨,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把槐树吹了个眼斜嘴歪。雨停了我们出去看,树颓了,树根表面薄薄的水泥地皮都开裂了,倾斜的树干差点把电线压断。后来槐树的枝桠被锯了很多,茂密巨大的树冠没了,剩下小小的几撮,连葛优都不如了。那时候起好像再没吃过槐花谷蕾。

    ⑥但谁能挡住山西人吃面的热情啊,土豆经常有,姥爷就隔三差五做“土豆谷蕾”。虽然土豆比槐花管饱,但它就是普通的饭,和季节无太大关系,因不稀缺,以至于提不起兴趣。少了季节性带来的独一无二,少了上房勾花的乐趣和过程,自然也享受不到那份馥郁清香。

    ⑦回想起来,我姥爷刀削面一绝,我姥姥则能把莜面做出花来。我比较愚笨,不大会做面食,只是小时候吃过,都是能叫上名来的。这槐花谷蕾太多年没吃,但气味却深深植入记忆。每年春天闻到槐花香,就在心里把当时遗留下来的片段和味道在心里默默复习一遍。记忆有时会骗人,也许这味食物根本没有街边的烤冷面好吃,但因为不可再现的稀缺,就更令人心心念念,平庸也能生出无数个好来。

    ⑧那一束束穿透槐树叶投射下的斑驳阳光,那不知疲倦的夏日蝉鸣,伴着一个瘦高女孩在午后醒来。她拂开粘在额头上的碎发和汗水,光脚走在水泥地上,猛灌下半缸子凉白开,思忖着如何偷吃掉厨房纱网罩着的半个西瓜。有时候我感觉童年好像走远了,但有时候我感觉它仿佛就住在味蕾里。(本文有删改)

(1)从文章回忆的内容来看,你认为“槐花饭”里盛满了哪些令作者难忘的东西?

(2)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有次暴雨,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把槐树吹了个眼斜嘴歪

②这槐花谷蕾太多年没吃,但气味却深深植入记忆。

(3)文章倒数第三节写到了“土豆谷蕾”,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二段提到“不知道是不是记忆错位”,倒数第二段又提到“记忆有时会骗人”,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这样说?请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2、现代文阅读
抗生素之殇
    ①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费莱明首次从青霉菌中发现了青霉素,从此人类进入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作为一线药用抗生素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价格曾一度比黄金还要昂贵。但在60多年后,很多抗生素失却了当年的雄风,成了医药学家的心头之痛。
    ②除了抗生素天然存在的毒副作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微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很强,当环境剧变时,它们不是束手待毙,而是用基因突变与环境抗争。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成天生活在抗生素环境中的细菌,大部分不能存活,但总有漏网之鱼。侥幸存活的细菌在环境逼迫下会发生基因突变,一旦突变出抗药基因,就会绝处逢生。
    ③在大自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矛”就必有“盾”,抗生素固然是大自然产生的有效武器,但是大自然也必然保留着相应的破解方法。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十类病原体具有耐受抗生素的抗性调控机制,这些病原体能够有效应对环境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分裂生长速度越快的病原体,其耐药性产生的速度也就越快。
    ④据统计,人类使用抗生素之前和使用初期,世界范围内的耐药菌出现速度远慢于当今,随着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不断开发,临床上耐药菌开始呈指数级地出现。近年,多重耐药“超级细菌”的出现曾一度引起社会的恐慌,而目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慢于临床中耐药菌的产生速度。
    ⑤人们对于抗生素的滥用,正是在对耐药菌进行着无形的“人工筛选”。而如今世界范围内发达的交通运输使得这些人工筛选得到的耐药菌可以快速传播。即使你得了病坚持不用抗生素,体内确实没有筛选出大量的耐药菌,但是仍然有可能躺枪。
    ⑥虽然抗生素滥用的后果十分可怕,但是也不必杞人忧天和坐以待毙。首先,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不要感冒发烧后就自己给自己开药,应该遵循医嘱,科学合理用药。其次,应该呼吁医药和食品行业不要滥用抗生素,毫无节制地滥用抗生素无异于自掘坟墓。医药学家也正在与耐药菌赛跑,一方面改变药物的分子机构,以对付病原菌突变合成的酶;另一方面从世界各个生态环境中筛选新的抗生菌种。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热带,还是寒冷的极地;无论是大洋深处的喷口,还是地下的岩层,都有抗生素专家探求的目光。
(本文有删改)
(1)概括耐药菌的产生及快速传播的原因。

(2)指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但在60多年后,很多抗生素失却了当年的雄风,成了医药学家的心头之痛

(3)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为什么感冒了不能擅自滥用抗生素。

(4)根据“链接材料”,结合文意,指出医学界在解决耐药菌问题上有哪些举措?

【链接材料一】

青霉素常用的老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等。为对付病菌抗药性,破坏病菌的酶系统,科学家就开发出头孢菌素,常用品种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

【链接材料二】

上个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青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1、诗词赏析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此诗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请结合全诗,评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文言文阅读

李牧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赵王李牧                    ②赵王乃复强使将兵      

称疾                        ④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失 亡 多 边 不 得 田 畜 复 请 李 牧。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②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4)李牧作为“赵之北边良将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四、语言运用(共2小题)

1、(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报道“五毛食品”害处多)日前,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在向学生讲解“五毛食品”(质次价低的伪劣食品)的危害。桐乡市“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在街道小学举行,该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会同教育部门到全市中小学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举办伪劣食品实物展等,教育学生如何辨别伪劣食品。同时,还对校园周边销售“五毛食品”、“山寨食品”等伪劣食品行为进行执法检查。

    结合自己身边的经历,写一篇劝说同学们注意食品安全,预防“五毛食品”危害的短文。要求:字数不少于12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首最美的歌。要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识而动人,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

请以“                                 的青春最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届浙江省嘉兴市十校九年级下学期4月联合模拟语文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