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

A .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 曲辕犁的推广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高转筒车的出现
2、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

A .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 .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 .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3、以下古代水利工程中,在战国时期修建的是()

A . 清渠 B . 白渠 C . 龙首梁 D . 都江堰
4、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 .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 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 . 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5、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B .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C . 汉唐时期,中国的棉纺织品远销亚欧地区 D . 16世纪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6、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布局最大的不同应是( )

A . 手工业发达 B . 商业繁荣 C . 出现了“夜市” D . 打破了坊市界限
7、史学界所说的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依据是( )

A . 广州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B .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 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出现了( )

A . 独立经营的大商人 B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 . 地域性商人群体 D . 贯通东西的丝稠之路
9、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 )

A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 .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D .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0、新航路开辟前,欧洲的贸易中心在( )

A . 地中海区域 B . 太平洋沿岸 C . 印度洋沿岸 D . 大西洋沿岸
11、1497年,一位萄萄牙人想去印度淘金,他应该跟随谁的船队( )

①哥伦布

②迪亚士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12、16世纪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A .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 B .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 .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
13、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贸易强国是( )

A . 西班牙 B . 葡萄牙 C . 荷兰 D . 英国
14、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 )

A . 16世纪 B . 17世纪初 C . 17世纪中期 D . 18世纪中期
15、黑奴贸易是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的,其中“三角贸易”的先后顺序是( )

①欧洲

②非洲

③美洲

A . ②③①② B . ②①③② C . ①②③① D . ③②①③
16、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

A . 毛纺织业 B . 棉纺织业 C . 丝纺织业 D . 机器制造业
17、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

A . 钢铁工业 B . 电力工业 C . 石油工业 D . 汽车工业
18、“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 西门子 B . 爱迪生 C . 瓦特 D . 法拉第
19、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以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这段话表明( )

A . 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 . 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 C . 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 D . 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20、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是( )

A . 机器生产 B .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C . 洋务企业 D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 . 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 . 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 . 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 . 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22、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A . 西方科技的传播 B . 重商思潮的影响 C . 清政府放宽了对设厂的限制 D . 改良思想的推动
23、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性 B . 自然经济占优势地位 C .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较快 D .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这标志着(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完成 B .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所作出的最重大决策是( )

A .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拨乱反正,纠正重大冤假错案 D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建立人民公社 C . 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 . 实行对外开放
27、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

A . 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 . 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 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D . 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8、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A . 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 . 海南建省 C . 上海浦东的开发 D . 西部的开发
29、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

A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D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二、综合题 (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谬力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二》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体现了哪些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反映的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三、材料题 (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抖一“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愈加丰富,对各个大陆和海洋增加了了解;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瑞倪……各个地区各个民获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刘宗绪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量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英国“市场总是在扩大”的原因。

(3)材料三中“大工业”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请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方面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工业”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层)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

(3)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天津市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