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B . 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 C .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 D . 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近的,长波一端是黄、橙、红,短波一端是蓝、靛、紫。
2、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日,我区“三水讲堂”教师成长平台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多功能报告厅举行。 B . 各校要将“大阅读”工作纳入学校课程,努力增强“大阅读”活动的课程化水平。 C . 为加快“泰微课”资源建设步伐,教育局开展了“泰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论文评选活动。 D .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听取人民群众广泛意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
3、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队伍终于拉出了山沟,进入坦荡如砥的关中平原了。 B .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惹得周围的游览者忍俊不禁 C . 终日强聒不舍的人注定一事无成,只有言行相顾、心无旁骛的人,才能做好事情。 D . 受雾霾天气影响,远处的高楼大厦模糊不清,简直就是海市蜃楼

二、书写(共1小题)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千舟竞发闹溱湖”是溱湖会船节最具mèilì      的民俗演出,放眼湖面,旗如海,篙如林,一艘艘“巨龙”bèngjiàn      起千万朵浪花,场面可谓恢宏壮观,惊心动魄。

三、默写(共1小题)

1、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 时见一斑。

③低头乍恐丹砂落,      

       , 自知者明。

       , 泥香带落花。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策之不以其道,            

⑧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明自己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四、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

经校刊编辑部研究决定,校刊《雏鹰》第三期的主题是“人与鸟”。如果让你负责这一期校刊,请完成以下工作。

(1)【栏目设计】作为本期校刊的主编,请你围绕本期主题设计两个栏目,要求新颖别致,不超过6个字。

栏目一:      

栏目二:      

(2)【知识积累】仔细观察上图,你由此想到了哪种鸟?并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3)【专题探究】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古代诗人往往借助“鸟”这一意象寄托自己丰富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对“鸟”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在本期校刊中需要向学生作这一方面的具体介绍。

请你从“燕子”“子规”“大雁”中任选一种,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古人在它身上所寄托的情感。

(4)【人物访谈】本期校刊,在 4 月 1 日“国际爱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开设了一个“人物访谈”微专栏,请根据相关情境补全该栏目内容。

本刊小记者:      

区环保局王局长:作为环保部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整治,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为鸟类创造适宜居住的环境。

区林业局刘局长:      

五、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杜甫诗歌《严郑公宅同咏竹》,完成第小题。

绿竹半含箨 ,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释:①含箨(tuò):包有笋壳。②书帙(zhì):书套。③娟娟:姿态美。

(1)下列描写竹子与“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情境不相符的一句是(    )

(1)
A .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B .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C . 龙孙春吐一尺芽,紫锦包玉离泥沙。 D . 昨传新笋发,扶杖绕林看。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颈联“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一句的妙处。

(3)松竹梅,历来为人所喜爱,被称为“岁寒三友”。你认为这首诗反复状写竹子的可爱,有何用意?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弓手乘隙》,完成 下面小题。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 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喏。”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注释:①步:同“埠”,码头。②曳:拖着。③尉:县里的尉官,主管治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有一偷亦击刺          

②适值偷在市饮酒          

③势不可          

乘其隙也          

(2)选出与“弓手应声刺”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2)
A . , 各未能进(《弓手乘隙》) B . 昂首观(《幼时记趣》) C . 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D . 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适 值 偷 在 市 饮 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5)有人说文中的弓箭手违背了高手比武的规矩,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述理由。

七、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 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 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 年有 600 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 年这个数字增加到 1500 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 5 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________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角色的复杂心态。

(1)请简要概括“低头族”的特点。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第⑥段中划线词“研究表明”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了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 B . 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又有力地阐释了智能手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 C .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由好莱坞动画大片,引出说明对象,并说明“低头族”的种种表现;再说明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最后说明长时间使用手机还会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影响。 D . 文末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可以用王勃的诗句“天涯若比邻”来作形象的概括。
2、阅读《让……》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飞在一家饭店打工,嫌工资低不干了。他跑去找老板讨要 20 天的工资。老板说他有两天没上班,只给 18 天的工资。他认为那两天是正常休假,不该扣自己的工资。张飞在下班时拦住了老板。老板不同意,张飞抓住摩托坐架就是不相让。老板开着摩托就走,把张飞拖了四十多米。结果张飞成了植物人,躺在医院里没了意识;而老板砸进了十几万还看不到尽头。

       ②看着《第一时间》,我被这则新闻惊呆了。两天工资最多两百元,有必要这样针尖对麦芒吗?如果有人先让一步,就不可能弄到两败俱伤的地步。生活中,忍让无处不在,无人不需。不能忍让的人往往害了别人又毁了自己。我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为什么事到临头,就忘了“让”是一种大智慧呢?

       ③让是一种必要的修养。人的挫败感往往是在自认为受伤或者吃亏时产生的,并由此腾起无明业火或者心生报复。这往往是我们忽略了反省造成的。遇到问题,如果我们想一想,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自己有没有过错?争会有什么结果?让又会有怎样结局……这时,再看它,你就会发现矛盾没那么尖锐了,怒气也会渐渐平息。

       ④面对得失荣辱,学会退一步,你不但会对自己释怀,还会善待他人。《弟子规》有言:“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愤自泯。”把钱财看轻一点,就不容易怨恨;对别人的言语多些宽容,就会少很多愤怒。心胸宽广了,能容能让了,还有什么样的坎儿不能跨越。

       ⑤让是一股迂回的力量,“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

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这首诗对退让做了形象化的说明——退让表面看是在后退,其实它是在后退中向前。

       ⑥让是一种非凡的智慧。封建时代,许多功臣难以善终,但郭子仪却是一个例外。他凭什么做到这一点呢?让。权臣鱼朝恩派人挖了他祖坟。他没有借机报复,而是对着皇帝哭诉道:“臣可能因为长期在外主持军务,部下众多,治军不严,下属摧毁别人坟墓的事是常有的。这是为臣的不忠不孝,招致老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他任命了一个州县长官,代宗却不批准。部将们都为郭子仪鸣不平,但是他却大笑,“你们不知呀,皇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这些节度使手里有军队,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不会听命,这样做是因为皇帝怕他们造反呀。而对我却不怕我有所回应,那是将我当成心腹呀。”这样的忍让,还有谁能寻找到击垮郭子仪的手段呢?

       ⑦退让是成熟睿智的气度,是一种大智慧。如果我们对芝麻点的小事睁一眼闭一眼,不去斤斤计较,我们就能远离狭隘、自私、顽固,获得坦然、淡泊、悠远;如果我们立足于全局,放眼于未来,我们就能过得太平轻松、安稳自在,拥有自己美好的生活。

(1)文章开头讲述《第一时间》的新闻故事,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文章以“让……”为题,巧妙设计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本文从让是一种必要的修养、让是一种迂回的力量、让是一种非凡的智慧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行文严谨而有力。 C . 文章第⑥段列举了郭子仪的两个事例,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封建社会,许多功臣难以善终”这一分论点。 D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退让是成熟睿智的气度,是一种大智慧。
3、阅读张晓风《不知有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有花

张晓风

       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叙述的两件事。

(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3)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不知有花”含义的理解。

(5)【甲】【乙】两个片段,同样以“花”为描写对象,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

       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张晓风《不知有花》)

     【乙】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宗璞《紫藤萝瀑布》)

八、命题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诲,有同学的宽容和赞赏……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些犹如人生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美丽的。

       请以“一朵美丽的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捕捉细节,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