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2小题)

1、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  )

A . 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 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C .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D . 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2、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C . “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D . “天下一家”“家国一体”
3、“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扫翻蓁塞,着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该诗反映了(    )

A . 圣人之道存于经典,孔孟之要在于天理 B . 发明本心,尊我德性,确立自我主体是根本 C . 倡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主张以义制利 D . 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循章摘句,博览群书
4、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尊崇。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    )

A . 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B . 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 C . 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 D .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5、读下图,1723—1903年的数据变化反映了(    )

A . 工商业的发展 B . 对外贸易的扩大 C . 农业的衰落 D . 税收负担的加重
6、根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    )

A . 太原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百团大战
7、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 .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C . 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D . 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
8、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中的马赛,拥有自己的节日赫拉节,可以参加“大泛雅典娜节”。公元前45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里克利提议的法令,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这说明( )

A . 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不能参加公共活动 B . 古希腊城邦倡导男女平等 C . 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 D . 古希腊部分女性拥有公民权,可以参加一些公共活动
9、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盂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 . 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 . 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 . 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 . 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10、对下图时间轴所列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 .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内在动力 B . 殖民扩张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C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推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 .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化形成
11、“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是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关于两种梦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追求幸福是其共同的奋斗目标 B . 两种梦想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 C .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两种梦想的不同 D . 两种梦想实现的路径是相同的
12、下图是一幅甲骨文体的书法作品,该作品创作的年代应是(    )

A . 商朝 B . 东汉 C . 唐朝 D . 清末或以后

二、综合题 (共6小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州十三行与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分析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运用大历史观分析美第奇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大历史观:从历史的纵横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尹宝云教授在《现代化的通病》一书中写道,在任何国家里,现代化进程都是一个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和社会动荡的痛苦过程,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在变化和发展,意味着静态的、停滞的传统社会结构正在解体。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从中国近代史中选取事例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初,原明朝“藩封之产”,或因战乱荒芜,或因藩王勋戚逃亡后,田地为农民所占有,也有不少田土为当地豪强侵占。康熙七年(1668),清廷为了加速垦荒,增加赋税收入,下诏将“废藩田房悉行变价,照民地征粮,其废藩名色永远革除”。次年,将土地无偿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这些“改入民名”的田土,因为承种者“止更姓名,无庸过割”,故“谓之更名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

    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浙江《嘉兴府志》评价说:“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摘编自《明清史料》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改革的意义。

4、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覆盖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关系的儒家“五伦”学说一度是中国社会的伦理支柱。但自晚清以来,“五伦”内部就在经历着一种结构性突变,最终导致其解体。其中谭嗣同就认为“五伦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丝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惟朋友乎。故择交何如耳,所以者何?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总括其义,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兄弟与朋友之道差近,可为其次。余皆为三纲所蒙蔽,如地狱矣。夫朋友岂直贵于余四伦而已,将为四伦之圭臬”。又说“自从孔耶以来,先儒牧师所以为教,所以为学,莫不倡学会,联大群,动辄合数千万人以为朋友”。谭嗣同此说具有鲜明的时代关怀。

——摘编自章永乐《谭嗣同的“五伦”之说与晚清政治》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朋友”之说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谭嗣同“倡学会,联大群”的观点为何“有鲜明的时代关怀”,并评析谭嗣同“朋友”之说的观点。

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6年到l 948年,针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在东京进行,远东国际军事法最终判处了7名甲级战犯死刑,16人无期徒刑,还有多人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东京审判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对日本错误国策以及战争罪行的总清算,并向全世界宣告,策划、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

    但这次审判充满了种种矛盾和斗争,而且最终的判决结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盟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的所谓“战犯假释”的指令,岸信介等甲级战犯因此被释放和减刑,之后又撤销了各种“褫夺公职”的法令,这些战犯和曾经被清洗的人再次担任了公职,岸信介甚至后来担任了日本首相。至1950年,美国就提前释放了所有关押的日本战犯。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东京审判“充满矛盾并未得到很好执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东京审判。

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不可留财产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

——《曾国藩家书》

材料二: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认为:“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丈武兼资。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曾文正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和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