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1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8小题)

1、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隔了窗子,外面是死寂的夜,从蒙的玻璃里看出去,不见灯光,不见一切东西的清晰轮 , 只是黑暗。一切都被黑暗吞了,战通过了我的全身,我想逃,黑暗驱逐着我,我想逃,向哪里逃呢?

A . (yì)(kuó)(shí)(lì) B . (bì)(guō)(shí)(sù) C . (bì)(guō)(shì)(sù) D . (yì)(kuó)(shì)(l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丽水景宁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当地老百姓热情好客,我们在这里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B . 果然是到了敦煌了,我对敦煌真可以说是“久仰大名,如雷灌耳”了。 C .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巧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D . 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披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恶恶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若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浓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 B . 随着韩国一意孤行决定部署萨德,中国民间的抵制、抗议声此起彼伏 C .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坚决拥护取缔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D . 新疆,真是个萌生诗情触动情怀的地方。走入新疆,你会对天人合一的粗犷顶礼膜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各级人大代表审议和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B .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 C . 浙江省是洪涝灾害频发的省份,近年来,我省增强洪涝灾害防御、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D . 通过大家的努力,使香积素食文化和灵隐腊八节习俗成功入选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都蕴含着浓郁民间文化气息,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民间文化的由衷赞叹。 B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颂”是各地的民歌。 C .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分别选自清代吴敬梓和现代作家鲁迅的《儒林外史》、《呐喊》。前者用夸张手法,深刻揭露了范进这个读书人的丑恶灵魂,反映世态炎凉;后者塑造了一个被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揭露了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D . 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她才智非凡,崇尚正义;茨威格的传记《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这一形象,热爱科学事业,具有执着、拼搏的精神,具有超人的毅力和视死如归的气概。
6、请根据提示的语境内容,填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句。

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名句是:            

②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            ”的浩渺景象。

③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感慨,对丈夫逝世的永别之痛,因流离失所而产生的愁苦情怀的词句是:            

④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歌颂了梅花虽被摧残却花香依然词句是:            

⑤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深刻揭露了饱经战乱之苦的诗句是:            

⑥秋韵满南山,我们和陶渊明同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            ”的塞外雪景。

7、名著导读

    一个清晰而离得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个这样称呼的她。”

(1)片段中的“我”是      (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      (事件)。

(2)文中的主人公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8、综合性学习

    请根据下面的内容,以西溪花园社区的名义,给西子中学写一封感谢信。(只写正文,不超过90个字)

西溪花园附近的西子中学初二(3)班学生,在班委会的组织和带领下,经常到小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如打扫环境卫生,帮助孤寡老人买米买菜,受到小区居民的高度赞扬。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的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闪失。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的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到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颗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颗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颗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1)根据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形式,请概括本小说的故事情节。

(2)赏析下面语句。

①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②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3)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的作用。

(4)小说以“眷念那棵老柿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①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 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现代文阅读答案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现代文阅读答案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沙尘暴对自然环境有哪些有利的地方?请分点回答。

(2)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徒弟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简述理由。

①虽然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有紧密联系。

②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给一些地区带来丰富的土壤,有很大的益处。

(4)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地认识沙尘暴?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①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 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现代文阅读答案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现代文阅读答案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摘自《后汉书•卓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若非公马,至丞相府归我(希望) B . 今我畏吏,是以之(赠送) C . 汝为人矣(穷困) D . 束身自修,执节固(敦厚)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若非公马,至丞相府归我(希望) B . 今我畏吏,是以之(赠送) C . 汝为人矣(穷困) D . 束身自修,执节固(敦厚)
(3)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请断三处。

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②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卓茂是个怎样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摘自《后汉书•卓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若非公马,至丞相府归我(希望) B . 今我畏吏,是以之(赠送) C . 汝为人矣(穷困) D . 束身自修,执节固(敦厚)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若非公马,至丞相府归我(希望) B . 今我畏吏,是以之(赠送) C . 汝为人矣(穷困) D . 束身自修,执节固(敦厚)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①烟火迟:因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②藜(lí):一种可食的野菜。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点,特别是颔联更能表现这一特点,请作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①烟火迟:因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②藜(lí):一种可食的野菜。


四、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影片《喜马拉雅》中有发人深省之语。一位喇嘛对他的弟子说:“当你眼前有两条路时,要选择困难的那一条。”这话表面上违背人性与常理,但深思后则觉得其中真有另一外一番智慧。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1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