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2、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

A . 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 .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 . 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 . 北方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3、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 . 江南河 B . 邗沟 C . 通济渠 D . 永济渠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重文轻武政策 C . 重武轻文政策 D . 对外开放政策
6、589年,结束南北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王朝是(    )

A .  南朝 B . 隋朝 C . 北朝 D . 唐朝
7、“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 “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

A . 北京 B . 杭州 C . 洛阳 D . 南京
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的盛世局面之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 . 唐玄宗 B . 汉武帝 C . 唐高祖 D . 唐太宗
9、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唐太宗善于用人 B . 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 . 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 . 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10、唐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吏部
11、《全球通》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是指(    )

A . 监察制度 B . 三省六部制 C . 中央集权制 D . 科举制
12、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人们称她的统治是(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文景之治 D . 贞观遗风
14、将品茶视为美的享受,以茶会友,以茶入诗,蔚然成风,饮茶习俗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所有这些最早发生在(    )

A . 西汉 B . 东汉 C . 东晋 D . 唐朝
1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6、唐太宗能够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    )

A . 唐朝国力强盛 B . 西北各族惧怕唐朝的势力 C . 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 . 西北各族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17、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picture_x0020_2

A . 鉴真 B . 玄奘 C . 郑和 D . 马可·波罗
18、下边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图片_x0020_3

A . 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 . 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 . 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 . 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19、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 . 《九章算术》 B . 《金刚经》 C . 《齐民要术》 D . 《伤寒杂病论》
20、杜甫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人们将他的这些诗称为(    )

A . 史诗 B . 诗史 C . 诗圣 D . 诗仙
21、下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图片_x0020_12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安史之乱
2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 .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23、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的是(    )

A . 王安石变法 B . 后周世宗的改革 C . 杯酒释兵权 D . 陈桥兵变
24、《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

A . 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 . 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 . 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 . 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25、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 . 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 .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 . 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 . 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二: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材料三: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材料一中“长策”指什么制度?它于什么朝代创立和完善的?由谁正式确立?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为什么如此重视科举制度?

(3)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2、

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的方式,图片反映的是汉藏民族之间那一段历史佳话?

(3)材料三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4)据材料三的史实,请你谈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3、

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