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 .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 .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 .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2、《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 . 晋文公称霸 B . 齐桓公称霸 C . 勾践称霸 D . 楚庄王称霸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    )

A . 公元前207年 B . 公元前209年 C . 公元207年 D . 公元209年
4、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 北京人 B . 元谋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5、相传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依次是(    )

A . 尧、舜、禹 B . 禹、尧、舜 C . 桀、纣王、幽王 D . 禹、汤、武王
6、老子的学说集中在(    )里。

A . 《论语》 B . 《春秋》 C . 《道德经》 D . 《中庸》
7、仔细阅读以下人物百科名片,判断这一人物是(    )

A . 蒙恬 B . 李斯 C . 韩非 D . 沈括
8、秦朝似一颗划过历史长河的流星,光芒万丈,却转瞬即逝,它仅持续了(    )

A . 13年 B . 15年 C . 17年 D . 19年
9、

如图书中主要讲述的盛世景象发生在(    )

A . 西汉初期 B . 西汉末年 C . 东汉初期 D . 东汉末年
10、

如图书中所涉及的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②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③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

④重视“休养生息”,社会比较安定

⑤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⑤
11、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王莽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 . 西晋 B . 西汉 C . 东晋 D . 东汉
12、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    )

A . 陈胜 B . 张角 C . 仓颉 D . 项羽
13、《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 . 引进果树品种 B . 推动经济交流 C . 加强友好交往 D . 寻求军事联盟
14、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A . 夏朝的建立 B .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 伊犁将军的设置 D . 驻藏大臣的设置
15、与如图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华佗 B . 李时珍 C . 扁鹊 D . 张仲景
1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的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17、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它的作者是司马迁 B .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 它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D . 它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18、图中的诗句是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局面的描写。当时主要的军阀有(    )

①袁绍   ②曹操   ③孙权   ④刘备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19、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20、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八王之乱” B . “七王之乱” C . 定都洛阳 D . 五胡内迁
21、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A . 司马懿和司马昭 B . 司马昭和司马炎 C . 司马炎和司马睿 D . 司马睿和司马炎
22、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

A . 成汉 B . 西秦 C . 北燕 D . 后赵
23、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 . 鲜卑人 B . 氐族 C . 匈奴人 D . 羌族
2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 .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 .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 . 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25、以下成语的来历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是(    )

A . 投鞭断流 B . 退避三舍 C . 草木皆兵 D . 风声鹤唳
26、

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 民族交融 B . 中外交往 C . 国家统一 D . 经济发展
27、公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到(    )

A . 平城 B . 咸阳 C . 洛阳 D . 建康
28、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   ②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③著有《缀术》,唐代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  ④最早提出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9、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 . 贾思勰《齐民要术》 B . 王羲之《兰亭序》 C . 钟繇《宣示表》 D . 韩非子《伤寒杂病论》
30、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传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    )

A .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B . 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C . 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D . 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某校七年级(10)班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大自然的馈赠】

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部分农作物图片。

(1)属于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只写序号)?据考古发现,栽培F的起源地是中国的哪一流域?

(2)哪种农作物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只写序号)?它是通过哪条著名的商路传入的?

(3)【政策的推动】

东汉时期,哪位皇帝统治时,多次下令释放奴婢,以减轻农民负担?

(4)【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5)【活动总结】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所谓高处不胜寒,帝王也有帝王的困惑与苦衷,某班同学编写了一部关于“秦皇汉武”跨时空对话的穿越剧,聊聊往事,吐吐心声。

(1)

【第一幕:问策】

汉武帝:始皇,请看《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秦始皇:武帝,看来遇到了封国问题,这可不利于你对地方的管理啊!我曾开创①      (制度名称),能够很好地控制地方权利。若解此难题,主父偃之策②      (策略名称),可以一试。

请将上述对话补充完整

(2)

【第二幕:共识】

秦始皇:建立和治理一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在建国之初,就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你看我这钱币图,我就被这小小钱币困扰很久,后来,我下令铸造半两钱,统一使用,效果不错。

汉武帝:始皇英明。我也曾效仿始皇,统一钱币,效果也很好。

汉武帝效仿秦始皇统一货币,其铸币名称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说统一货币“效果不错”呢?

(3)【第三幕:分歧】

汉武帝:始皇,你我相谈甚欢。近日,我得一贤臣,采纳了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秦始皇:这怎么可以!那些儒生甚为讨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汉武帝提出的“贤臣”指的是谁?秦始皇对“儒生”采取了哪些手段?

(4)不同时期的两位帝王对待“儒家”的做法是不同的,你认同谁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5)

【第四幕:评说】

你认为这部话剧取一个适当的题目,并谈谈你眼中的“秦皇汉武”。

话剧题目:      

我眼中的“秦皇汉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