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七十八)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 语文知识积累(共4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互联网及社交媒体(jué)      起的时代是新闻最多的时代,我们被(guǒ)      挟在信息洪流中,看似享受着信息带给我们的便(jié)      ,有时却未必看见真相。我们只有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不会被舆论所迷(huò)      

2、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博学而笃志,      。(《(论语)十二章》)

      ,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④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⑤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             ”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被俘临刑之时,文天祥“            ”,展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⑥嘉兴人杰地灵,文化名人众多,古代有朱彝尊,近代有王国维,现代有茅盾,正如古诗云:“            ”。

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1)
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 .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 . 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 .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
(2)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

    一个清晰而高得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瞧见罗切新荇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个这样称呼的她。”

片段中划线的“我”是      (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        (事件).

(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是清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赞誉。小说中·下列哪个人物也当得起这样的评价?说说你的理由(50字以内)。

A.赵云    B.吕布    C.诸葛亮D.刘备

4、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个一项是  (    )

A . 杂然相    对人莫之也    B . 及鲁肃寻阳    人恒 , 然后能改 C . 而临之    勋十二转 D . 富贵,无相忘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得也

二、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上

(明)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枫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阔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令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 , 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有删略)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可惊世所无有。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住二十日         ②及舟船侍从以西         

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④虽欧公亦      

⑤欧公更欲足下开廓其文       ⑥余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②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七十八)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