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五单元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    )

A .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B . 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 . 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D . 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2、欧洲的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有: (    )

①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②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

③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

④加强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3、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B . 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 C . 摆脱罗马教皇控制 D . 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4、英国宗教改革后不久,就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更加激进的思潮,即清教运动。英国掀起的清教运动目标是(     )

①改革英国国教    ②建立廉俭教会    ③反对专制王权    ④加强日益强大的王权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5、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

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 ;

③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 ;

④改革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②③
6、英国的清教主张“纯洁”英国国教,清除其中的天主教残余,提倡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实质上反映了(    )

A . 国教与清教矛盾尖锐 B . 天主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C . 启蒙思想已广泛传播 D .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愿望
7、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 . 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D . 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    )

A .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 . 没收教会的财产 C . 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D . 确定公民的等级
9、下列与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不符的是(    )

A . 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新的教会组织 B . 加尔文成为日内瓦政教合一政权的最高领袖 C . 加尔文能够宽容地对待其他信仰的教派与个人 D . 实行共和制的长老制
10、下图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

A . 教会内部分裂,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 B . 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 C . 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D . 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11、加尔文的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它(    )

A . 为西欧各国加强王权作理论辩护 B . 号召欧洲各国人民为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而斗争 C .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理论辩护 D . 为使天主教焕发新的生机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舆论
1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                                    

A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 天主教会对英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 C .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D . 亨利八世离婚案
13、下列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

②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在否定马丁·路德的基础上进行的 

③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④欧洲宗教改革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勇于挑战教皇权威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③
14、下列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中对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起促进作用的是()
A . 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B . 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C . 主张实行共和制的长老制 D . 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
15、十六世纪的法国新教教派同天主教派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主要原因是           (  )。
A . 罗马天主教会在法国的统治根深蒂固 B . 法国王权控制天主教会反对宗教改革 C . 法国统治者严格禁止新教在法国传播 D . 法国农业资本主义根本 没有获得发展
16、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是欧洲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依据是    (  )
A . 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 B . 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 C . 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D .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框架
17、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安排,这一观点出自(    )
A . 天主教 B . 路德教 C . 加尔文 D . 东正教
18、对“先定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先定论”反映了资本家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②谁是“选民”和“弃民”,是通过上帝呼召和赐予体现的   

③“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④上帝的先定,可因人的行为而改变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19、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③④
20、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

①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

③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④使国家的主权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加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开始了反封建斗争,人们进行反封建斗争主要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异端”运动可概括出以下几个观点: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揭露教会的奢侈腐化;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收教会的财产;《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材料二 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改革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以“异端”为形式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背景。指出这一时期进行宗教改革的两个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此后,教会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3、阅读下列材料: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恩格斯

请完成: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说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

(1)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2)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 

材料二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鼓吹“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他们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要求“纯洁”国教教会的“清教徒”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这些政策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政治局面日趋紧张,终于在1640年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著名的清教徒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英国宗教改革后,英国教会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新教?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英国为什么会出现清教徒?清教徒的出现有何意义?

(3)由以上两则材料,说明英国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五单元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