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共7小题)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②轩          ③短      

          ⑤          ⑥宫      

2、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碧(piǎo)     凉(qī)     瓢屡空(dān) B . 娄(qián)      恐(huáng)  负曳屣(qiè) C . (lì)        如(yàn)    短穿结(hè) D . 死(bìng)      干(gē)   环堵然(xiāo)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猿则百叫无绝(不绝)    经纶世务者(筹划) B . 不详其姓字(不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好的,坏的) C . 曰(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衔赋诗(酒杯) D . 执策而之(面对)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4、整理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窥谷忘反            ,读音: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读音:      

(3)食之不能……            ,读音:      

(4)其真无马邪            ,读音:      

5、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B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 .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B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 .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  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8、名句积累。

      ,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②千里马常有,      。(《马  说》)

③《赤壁》中诗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主旨句是:            

⑥《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共1小题)

1、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一次录制节目前,灯光师跟他说,有两个灯需要调一下,观众得让一让。崔永元说:“行,交给我吧。”他对现场的观众说:“大家知道怎么调灯光吗?灯光调得好不好,可关系到你们在电视上漂亮不漂亮。来,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灯光师傅怎么调灯光。这几位朋友请你们先让一下。”于是全场观众就看杨师傅调灯光。杨师傅受宠若惊,手都有些颤抖了。

(1)崔永元说话的本来目的是什么?

(2)崔永元的话为什么得到了观众和杨师傅的认可?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共3小题)

1、阅读《马说》,完成后面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马也      

马者      

之不以其道      

④一食尽粟一石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A . 虽有千里之   安求其千里也      B . 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 . 鸣之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不胜 D . 祗辱于奴隶人手    学而时习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2、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后面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录毕,送之      

其欣一哺      

逆旅      

④皆绮绣      

(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每假借藏书之家  战长勺 B . 当余从师也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 足肤皲裂不知   气可以养 D . 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选段写丁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阅读下面两篇诗文选段,回答各题。

[甲]松风阁记(节选)

刘  基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 1 ,叶细而条长,潇洒而扶疏 2 。故风之

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 3 ,涤昏秽 4 ,旷神怡情,恬淡寂寥 5 。宜乎 6 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 7 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 8 ;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 9 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 10 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 11 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 12 ,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 13 ,祭首阳而以为清 14 也哉?

【注释】①楞(jiū):弯曲向下。②扶疏:枝叶繁茂。③黩(dú):忧。④昏秽: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⑤寂寥:寂静。⑥宜乎:怪不得。⑦违:离开。⑧石漱(lài):沙石上的急流。⑨上人:和尚。⑩洋洋:快意的样子。 11 汩(gǚ):乱。 12 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 13 高:品行高尚。 14 清:品行纯洁。

 [资源链接]

①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

②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乙]南轩松

李  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①。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亩上教千尺。

【注释】①绵幂(mì):延绵覆盖。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方舟上人阁其下      

②予过而止之      

③盖虽在山林而人不远      

叶自绵幂      

(2)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其  大  风  至  则  如  扬  波  涛  又  如  振  鼓  隐  隐  有  节  奏。

(3)翻译[甲]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

(4)[甲]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      

(5)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

(6)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

(7)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乙]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

(8)[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

(9)《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容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

四、作文练笔与展示(共1小题)

1、在语文教材中,我们一次次愉快地走进了“雨、青春、书籍、小说、音乐、孔孟文化、初中生活、风流人物”的世界。沉醉于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兴味盎然的事物曾让我们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如:昆虫、花卉、乒乓球、小提琴、集邮、兵器、民俗风情、科学小发明、户外旅游、亲情友谊……

请以“沉醉于                  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