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中考历史复习试卷(二)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39小题)

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 . 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 . 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 . 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 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2、“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

A . 吐蕃 B . 突厥 C . 南诏 D . 靺鞨
3、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开元盛世      ②贞观遗风    ③贞观之治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②③① D . ②①③
4、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 . 唐朝后期 B . 五代 C . 北宋 D . 南宋
5、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 . 北宋与金的争战 B . 南宋与辽的争战 C . 北宋与辽的争战 D . 南宋与金的争战
6、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

A . 五代和契丹 B . 辽和南宋 C . 辽和北宋 D . 金和北宋
7、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主要原因(  )

A . 士大夫的提倡 B .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 . 农民的需要 D . 达官贵人的需要
8、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  )

A . 唐高宗 B . 唐高祖 C . 唐太宗 D . 武则天
9、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 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 . 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 .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0、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

A . “开元盛世”时期 B . “贞观之治”时期 C . “文景之治”时期 D . “光武中兴”时期
1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

A . 耧车 B . 翻车 C . 筒车 D . 曲辕犁
13、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

A . 青瓷 B . 白瓷 C . 青花瓷 D . 唐三彩
14、唐朝对完善科举制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不包括(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5、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B . 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 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 D . 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16、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 南宋定都临安 B . 宋军收复建康 C . 宋金达成和议 D . 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17、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 . 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 . 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 .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 . 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18、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 . 唐玄宗统治前期 B . 唐太宗统治时期 C . 唐高祖统治时期 D . 武则天统治时期
19、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

A . 耧车 B . 筒车 C . 曲辕犁 D . 秧马
20、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    )

A . 夜市 B . 商业区 C . 娱乐场所 D . 居住区
21、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

A . 南宋与金 B . 北宋与辽 C . 北宋与西夏 D . 西夏与辽
22、明经科举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    )

A . 选择题 B . 问答题 C . 作文题 D . 填空题
2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

A . 景德镇 B . 邢窑 C . 哥窑 D . 越窑
24、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

①雕版印刷的普及    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③
2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 . 清朝 B . 元朝 C . 宋朝 D . 辽朝
26、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 . 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发展 C . 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 .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7、《百子戏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那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    )

A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 . 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28、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29、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 . 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 . 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 . 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 .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30、首创殿试和武举的统治者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31、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是(    )

A . 《西游记》 B . 《大唐西域记》 C . 《大藏经》 D . 《徐霞客游记》
32、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    )

A . 商周时期 B . 西晋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明清时期
33、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A . 赵高 B . 李林甫 C . 秦桧 D . 贾似道
3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 唐“开元通宝” B . 交子 C . 会子 D . 关子
35、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    )

A . 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 B . 吃江南运来的大米 C . 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 D . 朝廷大兴“文字狱”
3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

①南方战乱少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3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

A . 永济渠 B . 广通渠 C . 江南河 D . 灵渠
38、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水系,由北而南的正确排序是(    )

A . 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B . 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 C .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D . 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
39、《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    )

A . 女真统治者 B . 匈奴统治者 C . 契丹统治者 D . 党项统治者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      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高僧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高僧      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

2、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      ,定都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李渊就是      

3、李世民于626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4、唐太宗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      ;武则天统治时,继续实行唐太宗政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      ;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      

5、      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6、960年,      发动陈桥兵变,建立      ,定都      ,即今天的开封。

7、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      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      ,历史上称为南宋。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       , 它最早出现于我国      (朝代)的四川。

三、材料题(共4小题)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

(4)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

(5)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

(6)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3)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比较切合历史史实?为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不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根据材料一说说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唐太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最关键的人物是谁?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什么朝代被废除的?

(2)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中考历史复习试卷(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