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巩固(共6小题)

1、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现有( )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

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

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在盛世繁荣中,社会危机隐隐浮现,给盛世投下阴影。其主要表现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官场风气腐败,官员不为民办实事

③工业化总体水平与英国相差很大

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3、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马戛尔尼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抵抗入侵的洋兵,其主要依据有( )

①中国军队战斗力弱

②中国军队所用的军器落后

③中国政府没有派重兵镇守广东

④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②
4、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是( )

A . 为乾隆帝祝寿 B . 带战船攻打中国 C . 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D . 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
5、结合所学知识,将清朝时的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欧进行对比,完成表格。


西欧

中国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对外关系上



结论



6、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1)图1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什么心态?图2反映了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

(2)当时中国有位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中国统治者怎样的心理?

(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早期指出:“他们(中国)帝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到1764年,伏尔泰又说:“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二、拓展提升(共1小题)

1、想一想,议一议。

    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英国使团来到中国,提出遣使进京、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租用浙江舟山附近一海岛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自由传教等要求。

    请你对马戛尔尼的这些要求作出恰当的分析、评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