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 H2O B . H2 C . H2SO4 D . 2H
2、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 质子数不同 B . 中子数不同 C .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 可能只含有氢气 B . 可能只含有甲烷 C . 可能只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D . 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4、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酒精挥发 B . 蜡烛燃烧 C . 食物腐败 D . 动物呼吸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O2 B . SO2 C . KCl D . NaOH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空气 B . C . 高锰酸钾 D . 二氧化锰
7、氧化铟锡是制作触摸屏的重要材料,氧化铟(In2O3)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
A . 0 B . +2 C . +3 D . +6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N2表示2个氮分子 B .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C . 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 氯化钙的化学式是CaCl
9、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 . 隔绝空气 B . 清除酒精 C . 降低酒精灯着火点 D . 使酒精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0、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
A . 质子数 B . 电子总数 C . 最外层电子数 D . 中子数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 B .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C .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 硫原子核外共有16个电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12、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酒精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A . 酒精分子的体积变大 B . 酒精分子的数目增多 C . 酒精分子的运动减慢 D . 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13、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将铜丝和银丝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混合气体 C .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14、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反应后质量/g

1.6

X

0.9

2.2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 X=5.3 C . 丙、丁一定是单质 D . 该反应中变化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53
15、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 . x>y>z B . x>z>y C . z>y>x D . z>x>y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点燃酒精灯     C . 取用固体粉末   D . 过滤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2)灯泡制作过程中常充入氮气作保护气,其原因是      
(3)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Ag),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      作用.
2、如图1是燃气热水器示意图.



(1)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气.

①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当“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燃烧将产生有毒气体M,M的化学式为      

(2)1kg不同燃料燃烧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表所示.

燃料

燃烧产物质量/g

CO2

SO2

汽油

2900

5.0

天然气

2500

0.1

2500

11.0

①其中较清洁的燃料是      .使用      作燃料时最易形成酸雨.

②酸雨形成过程中某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 ”和“ ”的质量比为      

3、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常见金属和金属材料,用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能分析和解释许多现象.
(1)人体缺少      元素会导致贫血.
(2)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金属矿物的储量是有限的,且不能再生.请写出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4、如图A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点燃的蜡烛的烧杯中.

现象:      ;原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如图B所示,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 D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一充满二氧化碳.
2、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通许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1)【猜想与假设】


对于生成的是什么气体,三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氮气;  乙:氧气;  丙:氢气;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氢气,理由是:      

(2)【进行实验】


三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同学乙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3)【解释与结论】


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某实验小组用28g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实验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请计算:

(1)制取的氧气质量为      g.

(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