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5小题)

1、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 . NAA B . 乙烯 C . 吲哚乙酸 D . 细胞分裂素
2、东北某林区,山顶是冷杉林,中部是红松林,山底是落叶阔叶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水分 C . 温度 D . 土壤
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 . 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 . 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 .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 .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4、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能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 . 消化液 B . 组织液 C . 血浆 D . 淋巴
5、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
A . 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B . 汗腺分泌增强 C . 皮肤血管收缩 D . 汗腺分泌减少
6、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情况是(  )
A . 植物的向光性 B . 顶端优势 C . 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 . 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7、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
A . 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 . 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 . 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 . 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8、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下列分析与该生理过程最相符的是(  )
A . 第一道防线 B . 第二道防线 C . 针对某种抗原的 D . 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9、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它们的生物学关系为(  )
A . 种内互助 B . 种间互助 C . 寄生 D . 互利共生
10、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有机物 C . 碳酸盐 D . 碳单质
1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麻虾吃泥巴(其中有水藻)”这是一句幼时的儿歌,在这句儿歌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1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 . 细胞外液 B . 细胞内液 C . 血浆、组织液、淋巴 D . 内环境
13、下列哪些离子在持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    )
A . 钠离子和钾离子 B . 钠离子和氯离子 C . 钾离子和氯离子 D . 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
14、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 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B . 肾小球肾炎 C . 毛细血管透性增加 D . 毛细淋巴管受阻
15、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A . a B . b C . c D . d
16、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
A . 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 . 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 . 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 . 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17、当一只凶恶的狼捕食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藏羚羊不能适应环境 B . 狼破坏了生态平衡 C . 藏羚羊的能量流向了狼 D . 完成了物质循环
18、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利用价值的是(    )
A . 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而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佳句 B . 森林覆盖的山体不容易发生泥石流 C . 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 . 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1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 .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 .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 .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20、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    )
A . 生产者、消费者 B . 生产者、分解者 C . 分解者、消费者 D . 消费者、分解者
21、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 . 200g B . 250g C . 500g D . 1000g
22、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电压高达300到800伏的电流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    )
A . 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B .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 . 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 .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23、丘脑下部具有感受血液中溶质浓度变化的感受器,一旦浓度升高,这些感受器便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其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大量喝水可以增加ADH的释放 B . 体内ADH过少的人,会产生过多的尿 C . 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的降低,会使垂体受到的刺激减弱 D . 通过抑制ADH的分泌能使尿量增加
24、如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

A . 效应T细胞 B . 效应B细胞 C . 吞噬细胞 D . 癌细胞
25、假设如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c>f=d>a=b=g B . f>a>d=e>b=g>c C . c>a=f>d=e>b=g D . f>a=b=d=e>g>c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 其中A代表       , B代表       , 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            系统.
2、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      
(2)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      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      (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      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      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      (细胞器).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3、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所示的是      免疫过程,图甲中c是      细胞.
(2)在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除了具有      的功能外,还可分泌      促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      (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与物质X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用图乙中数字表示).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该细胞在      内分化成熟.
4、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表示       , 乙表示      丙表示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②和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      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      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