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高二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 . 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C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D . 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氧化性
2、青蒿素是抗疟特效药属于萜类化合物,如图所示有机物也属于萜类化合物,该有机物的一氯取代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 . 5种 B . 6种 C . 7种 D . 8种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室温下向1 L pH=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所得溶液的H+数目大于0.1NA B . 60g乙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充分反应后断裂的C﹣O键数目为NA C . 某无水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5.6 L H2 , 该乙醇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 NA D . 已知C2H4(g)+H2(g)═C2H6(g)△H=﹣137.0 kI/mol,乙烯与H2加成时放出68.5 kJ热量,则反应过程中被破坏的碳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数目为NA
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5、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丁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丙→丁+己,甲+乙→戊+丁;25℃时0.01mol•L﹣1己溶液的pH为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0L0.1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 B . 将足量甲加入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 X与W构成的化合物、戊、己均为离子化合物 D . W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Z的简单离子半径
6、已知:常温下浓度为0.1mol/L的下列溶液的pH如表:

溶质

NaF

Na2CO3

NaClO

NaHCO3

pH

7.5

11.6

9.7

8.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2CO3<HClO<HF B .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与NaF溶液中离子总数大小:N<N C . 若将CO2通入0.1mol/L Na2CO3溶液至溶液中性,则溶液中:2c(CO32)+c(HCO3)═0.1mol/L D .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F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F═CO2+H2O+2NaF
7、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 根据图示,物质A为CO2 C . 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 D . 甲烷燃料电池中CO32向空气一极移动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某粗铜含铁、金和铅等杂质,通过电解精炼铜后,阳极泥含有Cu、Au(金)和PbSO4等杂质,为充分利用电解后的阳极泥和电解液,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则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2)试剂B为      
(3)焙烧阳极泥时,为了提高焙烧效率,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4)操作Ⅰ的主要步骤为      过滤,洗涤,干燥
(5)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6)为了减少废液排放、充分利用有用资源,工业上将滤液Ⅰ并入溶液Ⅰ进行循环操作,请指出流程图中另一处类似的做法      
(7)已知298K时,Ksp(PbCO3)=1.46×10﹣13 , Ksp(PbSO4)=1.2×10﹣8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2、根据题意解答
(1)Fe3+具有氧化性,实验室测定含碘废液中I的含量的过程如下:量取25.00mL废液于250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5mL 2mol•L﹣1 H2SO4和10mL 20% Fe2(SO43溶液,摇匀.小火加热蒸发至碘完全升华,取下锥形瓶冷却后,加入几滴二苯胺磺酸钠(用作指示剂),用0.02500mol•L﹣1标准K2Cr2O7溶液进行滴定到终点.重复3次,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1

2

3

滴定体积/mL

19.98

20.02

19.00

(i)在盛有废液的锥形瓶中先加入5mL 2mol•L﹣1 H2SO4的目的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语言叙述解释)

(ii)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反应:①2Fe3++2I═2Fe2++I2      

(iii)根据滴定有关数据,该废液中I含量是       g•L﹣1

(iv)在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滴定前平视读数

B.锥形瓶水洗衣后未干燥

C.滴定管未用标准K2Cr2O7溶液润洗

D.盛标准K2Cr2O7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一直是实验探究的热点.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现象

1

向10mL 3mol/L KNO3酸性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Ag丝,并滴加NaCl溶液

无白色沉淀生成

2

向10mL 1mol/L AgNO3溶液中滴加2mL 0.1mol/L FeSO4溶液,振荡,再滴加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不褪去

3

向10mL 1mol/L Fe(NO33酸性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Ag丝,并滴加NaCl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

(i)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      

(ii)实验③可得出结论是      

(iii)写出实验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v)根据以上实验,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与离子      有关.

3、由碳的氧化物直接合成乙醇燃料已进入大规模生产.
(1)如采取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乙醇,化学反应方程式:2CO(g)+4H2(g)⇌CH3CH2OH(g)+H2O(g)△H;若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与20molH2 , 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CO的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

已知:2CO(g)+O2(g)═2CO2(g)△H1=﹣566kJ•mol﹣1

2H2(g)+O2(g)═2H2O(l)△H2=﹣572kJ•mol﹣1

CH3CH2OH(g)+3O2(g)═2CO2(g)+3H2O(g)△H3=﹣1366kJ•mol﹣1

H2O(g)═H2O(l)△H4=﹣44kJ•mol﹣1

①△H=      kJ•mol﹣1

②若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      tC(填“>”、“<”或“﹦”).

③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在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④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S),是用煤气(CO+H2)格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用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以金属镍(燃料极)为催化剂制成的.负极上CO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2)工业上还可以采取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乙醇,并且更被化学工作者推崇,但是在相同条件下,由CO制取CH3CH2OH的平衡常数远远大于由CO2制取CH3CH2OH 的平衡常数.请推测化学工作者认可由CO2制取CH3CH2OH的优点主要是:      
(3)目前工业上也可以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若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实线).

①请在图中绘出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②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      ,曲线Ⅱ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      

(4)将标准状况下4.48L CO2通入1L 0.3mol•L﹣1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H2CO3

B.c(OH)+c(CO32)=c(H2CO3)+c(H+

C.c(Na+)+c(H+)=c(HCO3)+2c(CO32)+c(OH

D.2c(Na+)=3c(HCO3)+3c(CO32)+3c(H2CO3

三、选做题(共4小题)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是催化剂 B . 银锌纽扣电池工作时,Ag2O被还原为Ag C . 放电时,铅酸蓄电池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D . 电镀时,待镀的金属制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2、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      操作.
(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      ,其作用是      
(4)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是      
(5)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3、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R、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R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L,最高能级上只有两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X单质.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积等于R、W、X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Z基态原子的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能层均已充满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YX4的空间构型是      ;与YX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      (填化学式);HYX4酸性比HYX2强,其原因是      
(3)结构简式为RX(W2H32的化合物中R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1molRX(W2H32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      
(4)往Z的硫酸盐溶液中通入过量的WH3 , 可生成[Z(WH34]SO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A . [Z(W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B . 在[Z(WH34]2+中Z2+给出孤对电子,WH3提供空轨道 C . [Z(WH34]SO4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氧元素
(5)某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黑点代表Z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②已知Z和Y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Y与Z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填“离子”、“共价”)化合物.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则该晶体中Z原子和Y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pm(只写计算式).

4、高分子材料PET聚酯树脂和PMMA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Ⅰ.RCOOR′+R″18OH RCO18OR”+R′OH(R、R′、R″代表烃基)

Ⅱ. (R、R′代表烃基)

(1)①的反应类型是      
(2)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PMMA单体的官能团名称是            
(4)F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5)G的结构简式为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⑦为酯化反应

b.B和D互为同系物

c.D的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烷烃高

d.1mol 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4molNaOH

(7)写出由PET单体制备PET聚酯并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